• 71阅读
  • 0回复

殡葬改革符合民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20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殡葬改革符合民意
本报记者 鲍洪俊
就近一个时期读者反映殡葬工作中的问题,记者专访了民政部。
我国的殡葬现状如何?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李舒珊向记者介绍说,去年全国死亡约600万人,火化率创记录,达30%,而1978年火化率是18%。努力10年,火化率只增加了12%。按照葬一尸需花费土地20平方米、木材0.5立方米、人民币1500元计算,1988年全国就有13万亩土地被死人占有,200万立方米木材葬诸黄土,70亿元人民币付之东流。如此浪费,令人痛惜。我国的殡葬改革依旧面临很大的困难。
人死如灯灭,灵魂不复存。但是,或许是因为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或许是由于传统文化心理的积淀,一些人笃信灵魂不死。许多人把凄戚的送葬操办成悲壮的“送别”。这些年,不少地方对死者的悼念,已不满足于扎纸锞、烧纸钱,还要请和尚、道士,设灵台、做道场,以超度亡灵,祈保死者“地府”平安。由此,从事丧事迷信活动的人员应运而生。我们无法统计全国有多少巫婆、神汉在奔波忙碌,但是光上海崇明县去年年底就清查出650多人。
既然灵魂不死,死者“享受”的殉葬品也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升华”了。安徽淮北和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殉葬品中甚至摆上了纸糊的“彩电”、“冰箱”、“轿车”。迷信品市场交易繁忙。一辆带卫士的豪华型纸糊轿车,售价500元。
千姿百态、华丽异常的坟墓出现了。浙江温州市104国道线两侧,近年来冒出11万多座坟墓,每一座都不同凡响。瑞安市的一座陈氏宗族墓,占地264平方米,造价2万多元。
有些人甚至“防患于未然”,建起“活人墓”,名之曰“寿坟”、“生基”。湖南临湘县刘阳村一位村民,去年5月为健在的父母做“生基”,用去红砖3000块,水泥0.5吨,石头7吨,钢材0.3吨,石灰0.2吨,墓高1.7米。这样的“活人墓”,临湘县有几千座。温州市南阳乡,60岁以上的老人,60%已为自己造好了“寿坟”。为建“活人墓”,争“龙脉”、占“风水”而引起的纠纷械斗,时有发生。
殡葬改革要搞好,各级领导必须下决心。有的地方由于领导不重视,使殡仪工作形成“上面喊,中间看,到了基层没人干”的局面。在这种气氛下,土葬回潮,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领导干部对殡葬改革重视了,效果大不一样。辽宁营口县1986年火化率只有30.4%,1987年初,县委、县政府把殡葬改革列入工作日程,由主管副县长与各乡镇签订了指标合同,规定了奖惩条例,全县的火化率当年就提高到92%。河北黄骅市将殡葬改革成绩列入乡镇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之中。几年来,全县的火化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长期以来,我国的殡葬工作存在着一个普遍矛盾:一方面,丧主对丧事特别重视,强烈呼唤良好的殡仪服务;一方面,殡仪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没有很好解决。我国现有1200多个殡仪馆,近4000台火化炉,都是五六十年代本着因陋就简的原则修建的,所用的火化炉大多是30年代的产品,耗时多,污染重,劳动强度大。许多殡仪馆连运送遗体的车也没有,只好由丧主设法解决运送工具。
上海的龙华、宝兴两家殡仪馆,每年要承接近48000具遗体的接运、殡殓和火化工作,任务极其繁重。遗体停放间、防腐冰箱、骨灰盒存放间均处于饱和状态,有时遗体无处停放、运送遗体的车辆陈旧不堪,有的还是用已经淘汰的三轮车改装的。平时,一辆车常常接运几具遗体,招致丧主不满。
现在,全国的火化率是30%,倘若提高至70%,现有的殡仪设施将不堪承受。所以,更新、改造殡仪技术、设施是一项重要任务。
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们对殡葬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需要引起领导机关的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