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卢森科谈苏联棉花丰产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6-13
第2版()
专栏:

卢森科谈苏联棉花丰产经验
编者按:去年十月间,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顾问、苏联农业专家卢森科同志,曾赴河北石家庄专区及邯郸专区,指导棉花丰产工作。他先后参观了河北省的农场和专区农场及劳动模范梁家瑞、张德芳、宋成全等的棉花丰产地,并就地进行指导。他在邯郸专区召开了棉花丰产座谈会,解答了到会者提出的有关棉花丰产的疑难问题,介绍了苏联棉花丰产的先进经验。这篇报告是根据他的谈话整理出来的,曾在五月二十八日河北日报发表,河北日报登载的译文有若干重要的错误和遗漏,本报发表前曾请卢森科同志仔细校阅订正。他说,各地在运用这些经验时,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结合农民的丰产经验和农场的试验效果来决定。我们认为这篇报告对我国棉花丰产运动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重要,都是和丰产有关系的。但是,如果脱离整个条件,单单地研究一个问题,这是不科学的,是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必须根据整体条件,长时间的试验,才能正确判定。因为我到这里(邯郸)时间很短,所以对这里的棉花耕作情况很难加以判定。现在仅就我知道的苏联棉作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密植问题:植棉的密度,因各地自然情况不同,不能随便加以判定。苏联棉花密植是根据科学和群众长时期经验结合制定的。我举乌克兰黑尔逊棉场的试验结果来说明:
(一)旱地(沙质黏土壤,即上层为“砂质壤土”,下层为“黏土”,群众叫做“蒙金土”)棉花密度试验结果:
(二)灌溉地(沙质黏土壤)棉花密度试验结果:
(以上是在一般环境中自然生育的结果,没有肥料和技术加工。)
由上列表中可以看到,株数和产量的关系很密切。所以我们苏联规定旱地每亩棉花不少于三千株,水地每亩棉花最少六千株。在苏联实行棉花密植能获得丰富产量,主要是在栽培上严格地执行了牧草轮作制。正常棉作重茬三年,最多也不超过五年。这个地区(邯郸)植棉密度,据我观察,旱地最少应在三千株到三千五百株,可以肯定。但是需要进行试验后再作推广。缩短株距,走向合理的密植,从苏联的经验和在中国试验的结果来看,是正确的。棉花的前作物最好是牧草地或休闲地。在栽培上如不能合理而充分地使用土地,就不会得到丰产;同时,也必须和水、肥料及其它技术等条件密切结合。密植是丰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试验来确定。
二、播种适期问题:播种和产量有重要关系,播种稍早稍晚,对丰产影响很大。在中亚细亚,四月下旬为播种适期,如果在五月上旬播种,就会减产百分之二十五,五月中旬播种就会减产百分之八十,甚至完全不收。
苏联根据地温确定播种期。在土深五公分(即一点五市寸),平均温度摄氏十二度时,为播种适期。所以北纬四十三度到四十七度的地方,多在四月下旬播种。中国“枣芽发种棉花”的农谚是不大合乎科学的,因为枣芽是跟随气候的温度生长,而种棉却需要根据土壤温度确定。希望各地农场广泛进行试验,以便正确确定不同地区的播种期。
三、耕作问题:秋耕是合乎科学的,它对保墒、灭虫、增产作用很大。这里(邯郸)的秋耕是和苏联一致的。在苏联秋耕深度一般在二十到二十二公分(六、七寸)。秋耕深度和收获量有很大关系:
上表可以证明:耕得越深,收获量越大。这里的(邯郸)农具还不够好,妨碍深耕,应加以改造。同时应该特别提倡早耕。
秋耕后耙不耙呢?这要根据各地区情况而定。在苏联,南部地区雪少,为了积雪,便不耙;北部地区雪多,不愁水分,便耙。一般旱地棉田,春季解冻后,应及时早耙,然后再用中耕器进行一次到三次中耕,方法是纵横交叉不翻土。最后一次中耕,要在播种前一天进行,深度要与播种深度同(即一般在四公分上下)。
四、灌溉问题:棉田灌溉在苏联分为三期,一是冬前灌溉,一是播种前灌溉,一是生长期灌溉。
(一)冬前灌溉:多是在硷地实行,以便洗硷和增加水分。硷性大的土壤,可灌溉两、三次;硷性小的土壤,可灌溉一次。每公顷(十五亩)一般用水两千到两千五百立方公尺(合每亩二十六万四千斤);如果不冼硷可少用水。
(二)播种前灌溉:在二月中旬实行,意在供给土地水分,以便播种。水量不必过多,少量即可。
(三)生长期灌溉:在棉花生长期,根据各地不同的降雨量和降雨期,实行灌溉,一般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在结蕾开花时,浇水两、三次;第二期在结桃时,浇水三次;第三期在开桃时,如遇天旱,也可浇水一次(这时不太旱就不必浇)。
一般棉田不实行冬前灌溉,只进行播种期灌溉与生长期灌溉。每公顷(十五亩)全年灌溉用水量,在年降雨量二百公厘的地区,给水五千立方公尺。一般地区,二月里最好浇水一次(邯郸地区适宜),生长期应用小水勤浇。
五、种籽问题:在苏联,棉花种籽是从第一、第二两次所采收的棉花中选出的,因为在苏联区两次所采的棉籽发芽率和生长力都强,可以早熟,并能减少缺苗现象。早熟种也可由第三次所采收的棉花中选取,但是必须是成熟得好的。选做种籽用的棉花,应该分收、分轧、分存,防止混杂。
在苏联,种籽完全是由轧花厂处理的。方法是:先用硫酸去底毛,再用弗尔马林拌种,然后发到集体农庄。
六、整枝问题:整枝问题也很重要,如果做得好,每亩可增产三十七斤半到三十八斤。这里(邯郸区)农民已有整枝习惯,但是做得很不一致,须加改进。
苏联科学院院士李森科在一九四三年发表论文,确定了整枝法:先去下部两个叶枝,再去腋芽,最后顺序去顶。旱地棉株去顶,一般是在棉株形成七、八个果枝时进行;若在气候、雨水等条件特好的年头,也允许形成九个果枝时进行;若在气候、雨水等条件不好的年头,生长的果枝数目在五个以下的棉棵,不必进行整枝。水地棉株去顶,是在棉株长成十二个到十四个果枝时进行。
整枝去顶要抓紧时机,不要等棉株长大以后再进行;同时还要仔细谨慎。去顶晚,会使棉花下部果枝上的养分被顶尖吸去,影响品质和收成。但是只去顶而不注意旁枝的管理,也同样不行。这里(邯郸区)的农民一般去棉顶较晚。
七、肥料问题:苏联也有豆饼,但多用豆饼做饲料,用做肥料的很少。所以我对施豆饼肥料的经验不多,也就不谈了。我举阿塞拜疆的施肥例子来谈谈。阿塞拜疆和这个地区(邯郸区)的土质相似,每亩用氮二十四斤、磷三十一斤、钾十二斤半,可满足埃及棉五百斤或美棉五百二十斤到六百斤的需要。增减何种肥料,须根据土壤来决定。如果是硷地,须加用厩肥二千六百斤;沙质地须加厩肥二千斤;黑土地因腐植质多,加用厩肥一千二百斤即可。苏联的厩肥是牛马粪和杂草的混合发酵物。苏联的肥料中含氮、磷、钾是有一定的。不管什么土地,加用厩肥都须在秋耕时翻入土内。施肥日期应配合棉株生长期和肥料三要素的多少而决定。
阿塞拜疆共和国集体农庄施肥期及每亩数量如下:
播种前施的肥料,要在最后一次中耕时翻下土去;其他时间施肥,都是用中耕器条施法施入十八到二十公分(六寸)深的土里。
八、管理问题:在苏联,中耕是一次比一次加深的,最后加深到八至十二公分。可以肯定,这对棉花是有好处的,绝不会因此造成落花落蕾现象。地面有了硬皮,空气不能流通。这就和人身上抹了蜡一样,要影响生长。所以,对棉花应多中耕、深中耕。有的等出苗二十天后才锄是不恰当的。中耕次数越多越好,在苏联一般是八、九次。
阿塞拜疆农场每亩棉花的收成:一九三四年是一百五十七斤,一九三五年是二百六十八斤,一九三六年是四百斤,一九三七年是四百一十斤,一九三八年是五百一十八斤,便是因为逐年提高了耕作管理技术。一九三九年普遍号召使用合理的管理技术,当年便有一千八百个集体农庄,在二百一十六万亩的土地上,得到了每亩平均丰产一千二百五十斤的成绩。
九、防治虫害问题:在苏联,主要是主动地掌握“防重于治”的方针。防的方法主要是秋耕、铲除杂草、浸拌种籽等。各集体农庄都准备有足够的药械,稍见虫害发生,就立即彻底除治。
总之,今后各农场应全面地研究一套技术来指导农民,这对丰产会起决定的作用。(附图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