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西海固绝大多数农民脱贫 宁夏提出后三年攻坚对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30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西海固绝大多数农民脱贫 宁夏提出后三年攻坚对策
本报银川12月29日电 记者黄翊明报道:宁夏西海固作为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最近7年持续开展扶贫,已取得88%的农民基本解决温饱的可喜成绩。现在,离国家提出的1983—1992年第一个10年脱贫计划只有3年时间,脱贫户不时出现“返贫”现象。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下一步怎么办?新年前夕,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区人民政府提出了扶贫攻坚新对策。
新对策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坚决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以打好温饱攻坚战和区域经济开发、建立支柱产业为重点,集中力量实施一个工程(温饱工程),搞好三项建设(农田水利、服务体系、基层组织),开发四个产业(淀粉、亚麻、土畜产、矿业)。考虑西海固贫困山区的面积占全区59%,人口占全区45%,又是回族聚居区,部分地区还是革命老区。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宁夏的振兴和社会稳定。区党委和区政府决定,今后3年西海固地区的奋斗目标是:到1990年,贫困面由12%缩小到8%;然后经过两年的巩固提高,到1992年力争达到人均占有粮食275—3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00元,为今后全部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为如期实现上述攻坚目标,区党委和区政府从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扶贫措施,其要点是:
——把重点解决至今未脱贫地方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对其中最贫困的31个乡、427个村实行倾斜政策,集中财力物力解决主要问题,并做到扶贫五到户:规划目标到户;扶贫项目到户;服务措施到户;资金效益到户;帮贫责任到户。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继续坚持“能走水路走水路,水路不通走旱路”的建设方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集中投资大搞农业基础建设,3年内扩大水浇地13万亩,建设旱作基本农田70万亩。
——以种、养、加工为主,搞好综合经济开发。引导农民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种植业、养殖业和家庭工副业结合,长效项目和短效项目结合,一手抓粮,一手抓钱,走钱粮互补的路子。
——进而建立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主导和支柱产业,根据山区特点,加快区域经济开发。
——继续加强“吊庄”移民工作。从贫困山区移民到引黄灌区,既为没有出路的贫困户找到出路,又加快了引黄新灌区的建设开发。到1992年,在现已搬迁6万人的基础上,完成搬迁20万人的任务,贫困户占搬迁户的2/3以上。
——抓好科技服务,依靠科技加快脱贫步伐。以科技开发为中心,把贫困地区各级农技、畜牧等技术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加强技术培训,推广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成果。
——计划生育与扶贫结合,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为摆脱“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扶贫必须将生育指标落实到户到人。
为保证扶贫工作今后做得更细致、更扎实、更有成效,区党委、区政府已将西吉县和泾源县作为扶贫工作联系点,确定两位负责同志经常联系,真抓实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