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热带草原上的鱼米乡——访我国援建的喀麦隆拉格都水坝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2-01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喀麦隆通讯

  热带草原上的鱼米乡
——访我国援建的喀麦隆拉格都水坝工程
本报记者 杨汝生
不久前,记者在喀麦隆北方城市加鲁阿采访时,曾拜会了贝努埃河上游整治委员会主席里曼先生。里曼先生刚从我国南方访问回来,他高兴地说,中国援建的拉格都水电站已为喀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了效益,一个“鱼米之乡”正出现在茫茫热带草原上。
拉格都水坝工程是我国援喀最大工程项目之一,建在贝努埃河上游地区。它包括一个长308米、高40米的主坝和两个副坝,水库方圆600多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77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容量为7.2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22亿度。此外,还修建了一条从拉格都通向北方省省会加鲁阿的约100公里长的双回路高压输电线路。水坝1977年开始兴建,1983年初竣工启用,次年正式移交后转为两国合作项目。现有100余名喀麦隆工作人员和12名中国技术人员在此工作。比亚总统在主持水坝落成典礼的讲话中,曾称赞这是喀中友谊的丰硕成果,是南——南合作的一个范例。
电站技术组组长叶绍松同志带领记者参观发电机房时,3位喀麦隆工人正在操作室里值班。老叶说,喀方工人已经成为水电站的骨干力量,我援助的机电设备性能良好,从1984年至去年10月,累计输送了7.2亿度的廉价电力。
该地区的农田开发工程是喀麦隆第6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水库可灌溉1万公顷的土地,水库下游的3个灌区已部分建成。我方规划开垦的60公顷稻田已分包给180户农民耕种,中国农技组给予技术指导。1987年试种水稻成功,每公顷产量高达13吨,赶上我国江南的单位面积产量。每户每年除向整治委员会交2.5万非洲法郎的管理费、留足口粮外,仍可收入7—8万非洲法郎。记者看到,稻子长势良好。当地农民过去以吃木薯、玉米为主,现在都是吃大米,现在许多人赶集或走亲戚都是顶上一袋大米。衣着的颜色也在从深色转向较明快的色调。两年前,动员农民种水稻时,不少人还心存疑虑,现在要求承包稻田的人越来越多。贝努埃上游地区将成为喀麦隆的又一个粮仓。
同时,拉格都还成为喀麦隆新的淡水鱼基地。水库里盛产各种鱼类,年捕捞量达1.3万吨,约占全国鱼产量的1/5。前来捕鱼的除喀渔民外,还有许多来自乍得和尼日利亚的渔民。昔日荒凉偏僻的拉格都,现在已成为拥有2万多人口的小城市。渔码头上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有时候,渔船还未靠岸,许多大小车辆已在等候了。水库产的鱼不仅满足了当地的需求,还远销到极北省、雅温得和阿杜拉等地。这里山林幽静,风景绮丽。不久前,喀外交部曾组织外交使节来此参观游览。可以预料,它还将成为一方旅游胜地。
拉格都变了。在新出版的喀麦隆地图上,它的周围已是一片绿色。贝努埃河上的明珠拉格都水坝工程已经成了中喀两国友谊的象征。
(附图片)
喀麦隆北部拉格都灌区水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杨汝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