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纺织初加工应逐步转往原料产地——纺织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海南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13
第2版(经济)
专栏:

  纺织初加工应逐步转往原料产地
——纺织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海南访谈录
  资文达
如何使我国纺织工业摆脱面临的困境,是不久前在宁波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业厅局长座谈会的中心议题。
会上,一些代表提出一个思路,引起与会者普遍关注,这就是:沿海发达地区的老纺织基地,应该结合发展集约化和外向型纺织经济,结合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将一批初加工和低附加值产品转往原料产地,集中力量发展精加工和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以实现地区的合理布局。
这一思路的提出,不仅关系到纺织工业当前的发展,也关系到今后几年、十几年的发展。
为此,笔者在北京采访了纺织工业部政策法规司王海南司长。
问:这是一个牵动全局的思路,在当前提出有什么迫切性?
答:许多同志都认为,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已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十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主要是凭借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的拉动,靠生产要素量的增加来实现的。现在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源供应矛盾也日益突出,当前纺织工业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无不说明再依赖生产要素量的扩大来实现增长已不可能,必须通过生产要素质的提高求得纺织工业的发展。这是一次战略转变,上面提到的思路只是我们实现转变的基本思路中的一个部分。
问:这一思路,实际上是要对纺织工业的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调整?
答:目前布局的严重缺陷,是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装备结构、生产结构明显趋同。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经济较落后地区(主要是原料产地)同在低水平上盲目竞争,不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这是我们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纺织经济发展形势,愈来愈要求突破一地一市“封闭”的发展格局,进行区域分工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要把沿海发达地区长远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以及内地原料产区的经济起飞相统一起来,使之和谐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共同受益。
纺织行业中的初加工工序和低附加价值产品生产工序是传统的多机台劳动密集型行业,相对来说技术要求不高。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于高技术产业,如果处于沿海大中城市的老纺织基地,不能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精加工、深加工、附加价值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产品,势必影响整个纺织工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
问:目前我们是否具备了调整布局的条件?
答:事实上,我国经济发达城市的低水平、低层次的纺织加工工序,已经出现了向经济比较落后地区转移的趋势。这些地区,大都在原料产区,原棉供应充足,而且价低质好,拥有充裕而廉价的劳动力。纺织行业中的一些前道加工工序和低技术水平的加工工序,在经济发达地区属于传统行业,但在许多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却把它当成振兴当地经济的新兴支柱工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当然,纺织工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第一大产业,区域上的战略分工一下子全面铺开,显然是不现实的。应该强调的是,实现战略转变的思路,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即使今后实施起来,也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不能急转弯,更不能各行其是。
总之,纺织工业布局的战略调整,应该符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原则,至于如何实施,尚需大家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