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放眼未来的育人工程——大连市发展普通教育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17
第1版(要闻)
专栏:

  放眼未来的育人工程
——大连市发展普通教育纪实
刘仁皎
编者按: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本报曾报道过山东省十年积资三十亿元办教育的事迹,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今天,本报再向读者推荐大连市领导重视教育的报道。该市教育总投入每年以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的比例递增;在农村,做到了最好的楼房是学校。这些变化,来自全社会的努力,但抓教育的决心,是领导下的。这个事实再次说明,被认为难度很大的教育工作,只要领导有胆有识,也可以在三五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识见比金钱更难得。
被称为“东方明珠”的大连市,近几年教育的振兴引人注目。
果断实行倾斜政策
由于历史欠帐较多,大连的教育曾有过令人寝食不安的一页:一九八五年统计,全市学校危房十五点八万平方米;日本客商在市郊甘井子区辛寨子镇投资办企业,欲在当地招三名高中生而不能……
教育的困境引起市领导的苦苦思索:大连地处沿海,要开放搞活,港口要扩建、机场要延伸,但这一切都需人才,人才的基础,是教育。对教育必须果断实行倾斜政策。为此,市领导曾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内,调查了三十多所中小学,召开了十八次教育座谈会和三十二次专题研究会。开通了教育经费来源的六条渠道,即财政拨款附加税收、合理收费、校办生产创收、社会集资和各种基金,并动员与中小学经费支出相关的电业局、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和燃料公司等部门,相应给学校以最优惠待遇。
领导的胆略,是事业成功的前提。近三年,大连市各项教育经费的总投入,每年以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的比例递增。一九八九年,为解决市区小学新生年增八千名的入学高峰,市区内先后开工新(扩)建中小学校舍五十六项,投资额为七千一百万元(其中社会筹资八百万元),年底竣工交付使用的有三十九项,建筑面积达八点四万平方米。
市领导的重视,激发了各级政府及全市人民尊师重教的热潮。在金州区,乡乡中学是大楼,村村小学建新房。瓦房店市,近几年连续遭灾,但他们抓教育的势头却是你争我赶,给中学建二千平方米教学楼的决心不变。为筹款,乡政府卖掉仅有的一台办公用的面包车,干部个个带头出钱出力出物。大连市的一些工矿企业主动和贫困地区“挂钩”。遍布全市的个体户也能为子孙后代着想,慷慨解囊。截至去年底,那曾经让人牵肠挂肚的百分之六的校舍危房,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在农村,最好的楼房是学校,在覆盖人口百分之五十二的地区,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大鸡下大蛋,大蛋孵大鸡”
大连市领导常用“大鸡下大蛋,大蛋孵大鸡”的朴素演绎,来喻示人才与师资、师资与师范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以特有的胆识制定了特殊政策:
——放宽市属中等师范学校招生面,从农村招收初中尖子生报考中师。结果录取分数线忽拉提高了一百多分,男女生比例从原先的一比九达到四比六。
——在全市六所重点高中和三所一般高中,挑选八百余名质量较高的“高师学苗”,实施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并作出限报师范院校的规定。
——以大连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和优惠政策,征得有关部门同意,从省属以上院校和重点大学中动员入校优秀新生转到市属师范学院就读,带动师范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学生毕业后将分配在大连市区内的普教战线上工作。
——以同样的条件,今年还从重点大学及省属以上院校吸收了近50名优秀毕业生,签订合同,留在大连市区内的中学任教。
大连市重视优秀师资的引进,同时,对在职教师质量的提高倾注了心血。市党政主要领导曾多次进课堂,聆听教师上课,帮助校长出谋划策搞好教学管理。去年,市和县(市)区领导亲自旁听的教学观摩课和教学研究课达1800余节,各级领导还和学校建立了“联络点”,着手解决了教师医疗费、民办教师工资等问题。
市政府除了定期表彰教师先进典型外,还特别开设了青年教师教学“百花奖”和青年教师“园丁奖”,一批师德高尚,勇于改革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全市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从1986年的35%左右达到80%以上。
为职业教育“开山劈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连市的大企业改造突飞猛进,乡镇工业蒸蒸日上,农村科技迅速发展,“三资”企业一年跨一大步。所有这些,对普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尖子人才固不可缺,但造就一支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大军委实是当务之急。
早自1984年起,大连市就有计划地变部分普通高中为职业高中,同时,动员教育力量雄厚的大专院校和急需劳动人员的密集型产业开办职业高中。至今,已有培养各类人才的94所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在市区内的招生年均8000人,是普通高中招生的两倍多。市区内连续6年有9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这不仅使初中毕业生没有待业之虞,而且使劳动后备军受到良好的就业前教育。广大农村开办了跨县(市)区横向招生的职业高中,各乡(镇)普遍开设适应本乡(镇)经济发展之需的初级职业技术学校(班);劳动技术课已在全市中小学里开花结果。
大连市领导从政策上为职业高中的发展“开山劈路”。经费是专项专款;对有能力办职高而不办的企事业单位,实行不给招工指标的政策限制;各单位招工必须优先录用职业高中毕业生,否则不予办理招工手续……这一项项政策,使大连市职业高中越办越兴旺。每年,城乡有7000余名职业高中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90%以上)跨上大连市经济建设的各个岗位。外商赞叹大连市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质量高,有些产业,如电子、服装、旅游等,90%以上的劳动人员是职业高中学生。
大连人的眼睛盯着21世纪,大连人的胸中装着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