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学学他们的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19
第7版(国际)
专栏:

  学学他们的吃
  何钰铮
在联邦德国三个月,有机会接触从家庭主妇到企业家等方方面面的人士,在诸多印象中,留给我最深和最长久的,却是他们的“吃”。从生活水平看,他们高于我们好几倍,可花在“吃”上的精力,却又比我们简单到难以比拟。
开始,我住在科隆市一个普通技术员豪余肯夫妇家中,为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尽管按规定我可以利用他们的厨房灶具自己做午、晚饭,但他们总是不让我自己做,而是约我跟他们一起共进晚餐。我的房东对中国朋友的热情友好,几乎达到使同我一起来到这座城市的同志羡慕的程度。但每天的晚餐并不显得多么丰盛,只是晚饭后的冷饮和水果使我倍感惬意。
一天,我从语言培训中心回来,厨房阵阵飘香。豪余肯太太给我引见了她们的客人,我寒暄几句就躲进自己的小房间,怕因语言不太熟练在客人面前出现尴尬。可房东说:“我们的客人就是你的客人,快!快!”我只好走进餐厅,和客人们一起就座。大家互祝“胃口好”后开始用餐。这时我发现餐桌上只比平时多了两个菜,一个是西红柿拌色拉(凉菜),另一个是炸土豆炸肉片加奶油等调料,其余就是平时餐桌上常见的黄油、果酱、肉片、面包和啤酒、果汁、咖啡等饮料。
客人是一对中年夫妇,看来比我的房东要绅士气派一些,这不仅从穿戴上,更是从一周后回访他们家时看到的陈设推断的。书架上满满的精装书籍,说明他们是知识分子之家。他们先请我们用了主妇自制的糕点,然后一起驱车去打高尔夫球,从球场回来才正式进餐。可餐桌上的佳肴仍是黄油、果酱、灌肠片、面包。显示华贵的只不过是一大盘凉拌虾仁和一大盘炸肉排。没有中国式的七盘八碗,也没有更多的花样。大家边吃边谈,主妇只是客气地问声“喝什么?”然后就自酌自饮。在他们看来,朋友互访主要是聊天,如果主人躲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而把客人撂在客厅里,那可太不礼貌了。如果单是为了吃,那就不如下饭馆。而即便在饭馆,也是聊天比吃喝的兴趣更浓。
回忆这些“吃”的往事,又使我想起在豪余肯先生家时,每天晚上他们都邀我跟他们一起看电视或下跳棋,同时吃些冰激凌水果之类。一次邻居的朋友也在场,他们切开了一个类似哈密瓜一样的瓜,当我吃第一块时,我特意不要啃的太干净,留了一些红瓜瓤在上边。可我发现其他人啃得都只剩下很薄的一层皮了,这倒使我不好意思起来。只好在吃第二块时和他们一样啃得干干净净。
在慕尼黑,我们参观了联邦德国第四大银行,音译为“裕宝银行”。这是一座18层的银行大楼。接待我们的副经理麦克菲先生说要请我们吃中午饭。我们走进食堂,就像进入自选商场一样,每人选了几样自己喜欢的食品,然后到计价口用计算机计价,把金额打在卡片上投进记帐箱。据说依此在副经理工资中扣除。这可真是谁请客谁掏钱啦!这一餐我们吃得又轻松又满意,边吃边议论这种“独特”的请客方式。
在西柏林的西门子公司,接待我们的是教育培训部的负责人汉斯。这天午饭给我的感觉是:喝酒各尽所能,吃菜各取所需,一点硬拚和勉强的举止也没有。最精彩的是我无意中见到这么一个镜头:汉斯先生最后用一块面包把盘子里的菜汤擦得一干二净,然后放入口中,再把刀叉一并放好,取下餐巾,表示他用餐结束。在返回住地的汽车上,我们大家都很欣赏这个发现。
对于这几次“吃”,我曾跟德国朋友聊过。他们的看法是不论生活多么富裕,浪费是不应该的。我认为,这对我们有些单位倒是应该认真学习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