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重点工程给江苏人带来实惠 人民吃穿用住行发生巨大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20
第1版(要闻)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1周年

  重点工程给江苏人带来实惠
人民吃穿用住行发生巨大变化
据新华社南京电 (记者费强)几年前讲起重点工程建设,有不少人说:“那和我有什么关系?”如今每个普通公民只要稍稍留神,就能从日常生活里品尝到重点工程建设带来的种种“实惠”。江苏人说:“国家要富强,非搞重点工程不可。”
1982年以来,国家先后在江苏兴建了31个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达230亿多元。现在已有19个项目建成投产。它们使江苏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了。
穿的富裕了。新近全面建成投产的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每年生产的化纤纺织原料可织成50亿米涤棉布,全国平均每人4米多。可供穿着的衣料多了,人们也变得会装扮自己了:冬天,用中空断面涤纶纤维制成的仿羽绒服御寒保暖;春秋,披上用超细涤纶纤维织成的仿麂皮猎装去郊游;夏日,姑娘们争相用色彩鲜艳、价廉物美的仿真丝织物打扮自己。在这些以涤纶为主要原料的四季时装里,每两件中就有一件是用仪征化纤公司生产的原料制作的。
用电不发愁了。随着一大批火力发电机组建成投产,江苏全省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几年内翻了一番。彩电、冰箱、洗衣机等高档家用电器,现在已成为许多寻常百姓家里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今年,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市区平均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电扇超过200台。
进、出不再难了。一系列重点交通工程的建成,改变了江苏省交通落后的旧局面。现在,全省形成了北有连云港、南有长江沿岸港口群,京杭大运河、铁路、公路贯穿其间的四通八达的新的交通格局。江苏的产品出得去,外地的商品和原料产品也能大批涌进来。流通活了,人们的生活更方便了。如今,江苏人不出省就能吃到海南的西瓜、福建的龙眼、塞外的哈密瓜、河北的雪花梨。
这批新投产的重点工程向社会提供了近10万人直接就业的机会;为国家创造了几十亿元的利税;带动了一大批中小地方企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刊头设计:刘小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