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发展企业集团是实现集约经营的一个途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21
第5版(经济)
专栏:

发展企业集团是实现集约经营的一个途径
贺光辉
最近,人民日报与工业经济协会联合举办《实现我国工业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的专题讨论,很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我愿响应人民日报《大家都来关心这件大事》的号召,就一个侧面谈点意见,以供讨论。
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这是当前大家关注的经济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它和我国工业在总体上还处在粗放经营状态,没有做到现代化的集约经营大有关系。要使我国工业实现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需做许多工作。从改革的角度来看,组建和发展一批企业集团,可能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有助于实现经济的规模效益。经过40多年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然而,我国工业也有很多弱点,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就是其中的一个要害。大而全,小而全,专业化水平低,造成大量资产长期闲置,发挥不出效益,显示出我国工业整体素质不高。同时,各地区往往从本地区经济利益出发,进行各种重复建设,重复生产低水平的产品,达不到合理的经济规模。举彩电为例,现在全国有100多条生产线,分散在60多家企业,合计年产能力1700万台,其中年产30万台以上的企业只有5家。如果讲规模效益,有10个厂就足够了。又如我国汽车总装厂数量,已经超过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等5个发达国家的总和,但大多数是小规模重复生产低水平的产品。除一汽、二汽外,平均规模仅年产4000辆,远远低于10万至30万辆的经济规模。这样的状况不改变,不仅技术水平难以提高,生产效率更难提高,成本、消耗也不可能降低,经济效益怎么能好呢!
发展企业集团可以促进专业化改组,达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实现集约经营的目的。像“解放”、“东风”两大汽车集团,是以一汽、二汽为核心组建起来的。这两个企业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专业化协作,不仅初步改变了中型载重汽车规模小、低水平重复生产的局面,而且提高了专业化水平,使优质名牌及其变型车系列的产量大幅度增长。所以,企业集团的兴起和发展已是当今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要特点。
发展企业集团是地区、企业之间生产要素流动与重组的好形式,可以打破地区分割,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的作用。目前是资金严重短缺与重复建设并存,一些企业生产能力不足与另一些企业生产能力闲置并存,生产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与科研单位技术开发任务不足并存。现有16000多亿国有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发展企业集团,可以推动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可以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不同企业的优势可以互补,从而使现有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哈尔滨市从1986年以来,组建了28个企业集团,显示了规模经济的力量。9个原来不受人重视的冶金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形成了哈尔滨钢铁公司。三年来,生产发展了,几个亏损企业被救活了,年利润增加了一倍,一跃成为1989年全国500家大企业之一。
发展企业集团可以增强实力,加快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也才有可能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为国家多出口,多创汇;也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当前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凭单个企业的力量,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势单力薄,困难重重。只有联合起来,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才能与世界强手较量。广州市把原来生产家用电器的4家主力,合并组成万宝电器集团,迅速形成了百万台电冰箱的生产能力,成为世界八大电冰箱生产厂家之一。依靠集团的整体力量,开拓国际市场,1989年出口产值已占总产值的28%,占我国冰箱出口量的89%。
从国家管理经济来说,拥有一二百个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企业集团,在国家计划的指导和支持下,形成国家工业的骨干力量,再加上各省、市、自治区一级的企业集团,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一半以上的工业企业组织起来了,就可以使国家有效地调控国民经济,使整个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从而也较快地改变我国的工业面貌。
我们应当抓住当前治理整顿的有利时机,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为契机,把发展企业集团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势利导,积极推进,注重实效,不图虚名,防止行政性垄断,不搞一哄而起,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使社会主义企业集团在实现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者为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贺光辉同志的文章集中阐述了发展企业集团和集约经营的关系,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可操作性。这也再次说明了讨论集约经营的现实意义。我们欢迎有更多居于决策岗位同志来参加讨论。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