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光辉的未来——开幕式团体操《相聚在北京》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22
第2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光辉的未来
——开幕式团体操《相聚在北京》介绍
本报记者 钱江
编者按:有数万人参与创作的大型团体操《相聚在北京》,将于今天下午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与世人见面。为使广大读者、电视机前的观众能更好地欣赏、理解这一伟大艺术,本报记者采访了团体操的编导者、主题歌的词曲作者,以及参与演练的工人、农民、军人、文艺工作者和学生、儿童们,深为他们的刻苦精神和高尚情操所感动。现将记者的侧记刊登出来,以飨读者,并向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的所有人士表示由衷的致意。                   
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上的大型团体操《相聚在北京》共分6场,长达69分钟。
届时,11200人次上场表演,加上1万多人组成的背景,场面十分宏大,画卷辉煌。
第一场《欢庆锣鼓》,主题是欢乐喜庆,欢迎四方来宾。1600人表演,主要由陕西安塞腰鼓,山西临汾的威风锣鼓和北京门头沟的太平鼓3部分组成。威风凛凛,势不可当。
第二场《碧水风荷》由女中学生表演。先由576名身着纱裙的少女手持白纱似流水入场,卷成泉眼,展开而成荷叶田田,48名荷花女飘入,48位小仙鹤从对角入场。此时荷花台起,优美歌声中,6只白鹤飞上蓝天,形成一种和平美好、情意深长的意境。
第三场《中华武术》,古代勇士400人高举战旗行进,战旗突散,场上一位老翁带着两个儿童演练太极拳。随后,650名儿童涌入场内,表演集体长拳。接着,战旗飘扬,400名男青年表演了刀术,最后是在万里长城图案中的精彩武术对打。
第四场《童心闪烁》,由1300名儿童表演。他们身着红、黄、蓝、绿4色衣裳,绿茵场上五彩缤纷。他们表演了轻快、活泼、整齐的舞蹈和体操。突然,他们拿出红色的闪亮太阳星,在队形变化中闪出万点光芒。40名儿童扮演的熊猫也来了,巨大的彩球滚动入场。歌声中,儿童们奔向四周观众席,献上孩子们的礼物。
第五场《体坛英姿》,600多名女大学生身着红色健美服和蓝色体操服表演徒手操、藤圈操和彩带操。4组女青年组成的波浪造型十分优美。640名男青年扛着32个2.1米直径、上面有3人叠罗汉造型的虎伏,表演了高难度的板抛挺身跳、滚动燕式跳和分腿腾越过虎伏。接着,技巧运动员表演极高难度的技巧造型。
第六场《亚运之光》,5500人上场表演。手持彩色拉环的青年在场中央变换七色彩虹,突然组成巨大的亚运会会旗,缓缓飘动。身着56个民族的服装的男女青年携手起舞。摩托车队进入跑道,参赛各代表团旗帜迎风招展。这时,会旗处突然升起10米高的巨大气体会徽,会徽上站着一个6米高的熊猫盼盼,场上飞起1万多个彩色气球。
    创编出新情
亚运会开幕式团体操,早在1987年初即开始准备。首先抽调了北京文教办主任李学信和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副研究员陆奂奂等人着手筹备。不久确定组委会大型活动部副部长张青负责组织和领导团体操的创编和排练工作。
1988年1月,在北京举行了第11届亚运会开、闭幕式表演方案讨论会。会议着重讨论了8省区和几个体育院校提出的最初设想。有意思的是,大部分方案提出,首场应用中国的传统锣鼓,表现喜庆欢乐的气氛,欢迎四方来宾。在此之前,著名歌词作家乔羽也提议用山西威风锣鼓。于是,开场用锣鼓成为既定方案。
会议确定了“出新、出情”的创编原则。出新,就是要形式新、手法新、道具新;出情,是要让团体操这样的广场艺术,体现出中华民族巍然崛起的豪迈之情,在来宾面前体现出中国人民对友谊、和平和幸福的向往。1988年4月,团体操处正式成立。北京、上海等地抽调16名专家汇聚北京。不久,又增调6名教练。总共22人进行创编。
创编过程是艰苦的。上万人次上场表演,动作、站位各不相同,画出的详尽定位图数以千计。至1989年4月,第3稿设计方案得到组委会的赞同,该稿确定团体操表演“体现盛大节日气氛,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此后,方案还进行了不断的修改,最后定名为《相聚在北京》。
    纯情女歌手
任何人观看团体操,都会被第2场《碧水风荷》所表现的东方女性美感染。600名少女翩翩起舞,荷叶翻浪,仙鹤翱翔。这时,一个3米高的荷花台飘入场内。花台渐高,烟雾缭绕,荷花绽开,一位美丽的歌唱演员在花中亭亭玉立,以优美的歌声将全场情绪引向高潮。这位歌手是中央歌舞团24岁的于文华。
于文华出生在河北玉田县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喜欢唱歌。1982年她在全县文艺调演中获中学生一等奖,1984年于文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
1987年暑假,张维良发现了她,即向著名作曲家王酩推荐,因为王酩正在为电影《红楼梦》谱曲,希望找到合适的人选演唱主题歌《葬花》。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于文华脱颖而出。进入录音棚正式录制主题歌时,于文华全身心地进入了角色。待一曲歌罢,她竟难以控制自己,蹲下来,泪水长流。录音棚里鸦雀无声,突然,乐手们一齐鼓起掌来。
去年,刘廷禹开始为亚运会开幕式团体操配乐,他觉得,《碧水风荷》中表现中国少女青春美的场景,适宜由于文华演唱主题歌。他向曲作者傅晶推荐了于文华。傅晶听完于文华的试唱非常满意。就这样,于文华登上高高的荷花台,向着熊熊燃烧的亚运会圣火放声歌唱。
    场上美髯公
亚运会开幕式团体操第3场《中华武术》中有一个场景。偌大的绿草坪上只留下3个人——一位白须垂胸的老爷爷带着两个小孙孙打太极拳。一套拳打完,数百儿童呼喊着奔进场内演练集体长拳。这象征着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生生不已。
这位老人是谁呢?原来,创编组刚刚决定在《中华武术》操中加入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带领两个小娃娃练武术的场景。可是,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位鹤发童颜,头发、眉毛、胡须都成银色,会打太极拳的老爷爷呢?办法也只有一个:找。武术教练王立元推荐住在他家不远的一位老人——中国电影家协会调研员王雄。王雄鹤发童颜,而且会打太极拳。大家立即请王立元前往邀请。谁知道第一次出师不利。老人生性淡泊,不愿意表演。
王立元再次前往。老人以大局为重,终于同意了。老人身体健壮,顶发已经谢去,鬓发、眉毛和胡子全白,有如银丝一般。最妙的,胡须垂至胸前,果然“美髯公”。而且他练太极拳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
    “飞”来高潮曲
亚运会团体操《相聚在北京》,是在浑厚宽广的男女声领唱、合唱《光辉的未来》中达到结尾最高潮的。这支动人心弦的歌曲的诞生,还有一段颇为曲折的故事。
今年6月下旬,团体操配乐工作开始了对最后一场《亚运之光》结尾歌曲的冲刺。但是歌词创作总觉得还欠完美。
7月4日,在国家彩电中心录音棚里,中央电视台亚运会电视转播总导演邓在军走了进来,将一封信递给蒋衍,说:“这是一个外地作者刚刚寄来的,你们看看能不能用。”这首由李京利为亚运会作词的歌曲《太阳·月亮》所用节拍和《光辉的未来》几乎完全一致,而且李作的前半部分好于蒋衍的创作。蒋衍立即叫来了刘廷禹,两人商定暂停演唱,由蒋衍到外屋去改词。蒋衍的改词十分顺利,有关领导很快答复,新作是成功的。
寄来的歌词作者李京利是山西省音乐协会《黄河之声》杂志的编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