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稳步推进改革带来产销两旺 “菜篮子工程”造福城镇居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22
第4版(要闻)
专栏:庆祝在华人民共和国41周年

  稳步推进改革带来产销两旺
“菜篮子工程”造福城镇居民
本报讯 记者凌志军综述:以推动肉鱼蛋奶菜等诸种副食品产销两旺为目标的“菜篮子工程”,经数年探索,已取得明显功效,开始造福于我国亿万城镇居民。
如今,两年前城镇消费者对“菜篮子”的种种怨言已明显减少,而代之以“菜多了”、“便宜了”等种种赞扬。统计部门发布的数字证明消费者的感觉是正确的:今年1至6月,30个大中城市肉、蛋、奶、菜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1%、1.5%、7.1%和5.6%,上市量分别增长6.5%、8.2%、7.1%和2.9%,这种产销两旺的态势使全国副食品的市场价格继续保持平稳,价格上涨总水平大大低于同期全国零售物价平均涨幅。其中蔬菜价格比去年同期仅上涨1.2%,猪肉价格则下降0.1%。“菜篮子”在两年前是拉动物价上扬的重要因素,现在变成稳定物价、稳定人心的重要因素。
全国几亿城镇消费者的“菜篮子”近40年中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前30年是稳定的短缺;进入80年代,是相对短缺与相对过剩反复交替;近两年则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今年上半年,肉、蛋、奶、菜的人均占有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1公斤、0.1公斤、0.2公斤和3.1公斤。这个数字是在过去5年连续增长基础上的新的纪录。事实表明,“菜篮子工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最成功的实践之一。
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饲料工业的发展、产销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应用、行政管理的强化、副食品市场需求在经济紧缩的大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所有这些都推动了“菜篮子”的稳步发展,但最重要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改革的持续与深化使副食品摆脱了传统的产销格局,走出了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路子。
全国70多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的情况表明,在过去的一年里,副食品的改革在以下三方面取得新进展:一、多种形式的责任制继续完善并且从农村拓展到城镇商业领域;二、购销体制和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平稳推进;三、产销一体化的试验获得初步成功并不断扩展。这三方面的改革基于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实现“放”与“管”、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菜篮子工程”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指导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副食品工作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因而在实施中,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先导,充分动员各级政府的行政力量,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农、工、商各产业,发展、调整、改革等方面联系起来,统筹规划,全面布局,体现了系统工程的特色,这项工程涉及范围之广是空前的。
由于“菜篮子工程”巨大而又复杂,各地十分讲究步骤,不强求毕其功于一役。天津市就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改革先从易于成功的生产领域着手,继之扩大到流通领域,最后在产销一体化这一最困难的领域取得进展。总体上看,虽无轰轰烈烈的声势,但震动小,无反复,平滑过渡,成效可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