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辽宁七千“泥腿子” 当上乡镇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23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辽宁七千“泥腿子”
当上乡镇干部
本报讯 如今,在辽宁省农村乡镇,每4名干部中就有1名是合同制的。全省已有7000多名优秀青年农民经过考试、考核,以合同制形式被聘用。
他们的农村户口不变、农民身份不变、受聘期间享受国家干部的一切待遇,解聘则回家重当农民。
这项始于1982年的乡镇干部制度改革,解决了乡镇干部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少、缺额严重、来源不足等一系列难题。实践表明,这些“泥腿子”干部很珍惜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工作格外卖力。他们熟悉本地情况,与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很快就成为乡镇建设的骨干。
法库县丁家房乡副乡长孙继祥,曾在县林业局干过临时工,1983年被聘为乡林业助理后,大胆改革乡林业管理体制,乡办林场的经济效益名列全省榜首。当了副乡长后,又组织群众给2000亩盐碱地、1.2万亩荒山全部披上绿装。
据统计,在7000名乡镇合同制干部中,已有240多人被提拔为乡镇领导。
合同制是一种激励和约束机制,干得不好就得卷铺盖回家。营口县钢都乡一名合同制干部利用职权占用公款;营口县周家乡一名合同制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关部门都是一纸解聘。 (魏运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