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显现主办亚运雄伟气势 展示中华儿女意气风发 各地群众盛赞亚运开幕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24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显现主办亚运雄伟气势 展示中华儿女意气风发
各地群众盛赞亚运开幕式
乌鲁木齐市:眼望五星红旗感慨万千
下午4时整,亚运会电视实况转播开始之后,新疆电视台副台长库尔班就带领译制组,进入紧张地收录、翻译、合成工作,保证23日同时播出维吾尔、哈萨克两种少数民族语言的亚运会开幕式电视节目。
在距乌鲁木齐市30公里的新疆毛纺厂,厂党委组织工人代表、先进模范和班组长收看电视转播。年过半百的厂高级工程师赵壁炎、马克文看到开幕式上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起时,不禁热泪盈眶。他们说:“半个世纪前我们国家连参加国际运动会的钱都没有。而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经过40多年的努力,就能使亚运会在北京召开,真是天翻地覆啊!”纺纱车间维吾尔族女大学毕业生阿扎提古丽边看电视边激动地说:“我想不到亚运会开幕式搞得这样宏大壮观。我作为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  本报记者 曾坤
    广西民族学院:“我们做东了!”
离亚运会开幕式还有半个多小时,师生们便自发聚集到宿舍楼、电教室等有电视机的地方,静候开幕式的来临。
“我们真的等不及了!”外语系学生陈慧清快人快语,“从第一届到第六届亚运会,我们不要说做东,就连参加的分儿也没有;今天,我们做东了!”
连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壮族教授、学院院长周飞雄眼含热泪说,亚运会的举行,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争来的。中华各民族真正树立起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决心和志气,奥运会也能办好!
中文系黎族学生贺海华看着荧屏上壮观的画面,心情难以平静。她说:“亚运圣火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再也不能做那种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了!” 本报记者 蒋耀强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我们的工作与亚运紧相连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全体科技人员,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聚集在电视屏幕前。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监控着我国“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四颗通讯卫星的正常运行,以保证气象云图和电视图像的正常传输和接收。曾在测控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工作中荣立一等功的高级工程师陈长贵说:“我们的工作与亚运会紧紧相连。电视画面如此清晰,气象预报如此准确,说明我们的通讯卫星一切正常。”
已经连轴工作三天、没有睡过囫囵觉的高级工程师李瑞22日下午又放弃了休息,来到电视机旁。他说:“我们虽然不能在亚运会上创纪录夺金牌,但我们坚守自己的岗位,保证全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及时看到亚运会的盛况。”
          本报记者 孟西安
    昆明卷烟厂:今天是奉献日
昆明卷烟厂不少工人向厂领导提出希望:开幕这天能否放一天假看实况转播。可素来通情达理的厂领导这次破例给了个“冷脸”:不准。
厂领导算了一笔帐:昆明卷烟厂生产一小时可创税利20万元,若停产一天就要损失三四百万元。这帐算得工人心服口服。
22日,昆烟人都按时来上班,各车间的工人还比往常提前了一小时。三车间中修组组长刘宝余老师傅发烧3天,仍坚持上班,他说:“今天亚运会召开不同寻常,我无论如何不能请假休息。”五车间的值班长袁逢春告诉记者:“工人们今天干劲很大,到下午3点我们就完成了全天生产任务。”生产标兵、一车间工人合子发则激动地说:“咱们工人要用行动来支持亚运会的召开!”
           本报记者 任维东
    上海:“老体育”54年盼来这一天
22日下午3时,记者走进东华足球会副理事长贾幼良老人的家。这位当年参加过第11届奥运会的足坛宿将家里,一家人正围坐在电视机前。
1936年,贾幼良被选拔进中国足球代表队,参加在柏林举行的奥运会。谈起这些往事,贾老感慨不已:“我们当时多么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为我们撑腰,我们好为国家争光。但在旧中国,我的盼望只是一场梦。”
看到屏幕上映出熊熊圣火时,贾老激动地说:“54年了,我总算盼到了在我国举办大型国际运动会的这一天。”贾老还认认真真地说:“办亚运会的愿望实现了,我还盼望着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人办的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
                 本报记者 刘士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