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千金难买一条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24
第8版(副刊)
专栏:

  千金难买一条牛
田恒铭
十年动乱期间,我回故乡安徽和县乌江探亲,听人说,林散之先生也从南京被赶了回来。一天,我同我幼时的美术老师王体栋先生到江家坂拜访林散之先生。
林老正在家用蝇头小楷抄写自己的诗集《江上诗存》。他见我身着军装,不免流露战惊之情。那天,林先生同王老师谈话时间最长,多是些家常事。临别,老人为我写了幅毛主席咏梅词,妙不可言。
回到家中,我将条幅悬挂壁间,仔细捉摸笔划起落和林先生笔墨之妙,一连几日足不出户。我母亲大为惊奇,逢人便说,我儿子被林五仙(先生排行老五,乡人总这样称呼他)的鬼画符唬住了。晚间,母亲同我叙旧。我第一次听说,林散之小时候是跟我的外祖父曾子亭读四书的,以后老人家又介绍他到南京跟自己的画友张青甫学画。
我母亲姐妹七人,只有一个哥哥。我的舅父曾南浦是工人,识字不多。外祖父所藏书籍字画,经过战争和自然灾害,早已荡然无存。舅舅说,家里还有一件林散之画的竹筒子,是送给你外公吸水烟装纸媒用的,前几年当筷筒子用,现在不知去向。我发动全家查找,终于在箱架底下找到了。
这是一件竹刻作品。占画面3/4是条木船,舱内立着一条水牛,膘肥体壮,有一农夫持鞭在后,均是背影;另1/4是高大的银杏树,枝叶浓密,树梢头挂着一弯新月。整个画幅用笔简练,形象逼真。画右角有小款:“癸亥四月以应子亭四先生雅正。弟承铭刻三痴绘。”“三痴”是林先生的号。由于刻工精良,此件作品虽历经六七十年,画面仍清晰可见,甚至连所涂石绿也未褪色。这是一幅老木水牛图,又是一幅地方风俗画。
我们安徽和县乌江一带,旧时农人一家拥有一条水牛户不多,大多是几家合养一牛,名曰一腿或两腿。平时轮流喂养,一户一年,按“腿”计值,农忙时依次使用。林散之居江家坂,我外家住庆家窑,中间隔一条河,这就是乌江。两岸人家走亲访友,均要渡河,其工具就是简易的木船。渡河不需船夫,南北岸各打一木桩,用一长绳相牵,手牵绳索自动往来,叫拔河渡,很是方便。这位农人赶的水牛渡河,也许归当期的农户使用;或是牛力富裕户支援亲友也未可知。时在晚间,可谓“披星戴月”。我们在林散之晚年写的《春忙》诗中还能窥见踪迹:“春日迟迟昼正长,山圩上下插秧忙。社田无处不春色,虚实何人延白光。日出而作夜不息,秋能有获冬可藏。丰衣足食年年愿,备战尤宜先备荒。”
1983年春节,也就是癸亥年后十日,我去南京林散之先生寓处。我拿着老木水牛图原件及拓片请先生过目,他一眼认定是自己的作品,连声说:“是我画的,是我画的!”接着哈哈大笑:“世上就有这样细心的人,六十年前的画作犹存人间,可幸!可喜!”于是拿起笔来,在拓片上跋道:“今由合肥田恒铭同志持余旧作老木水牛图一帧,由故人曾子亭嘱,庆君刻于竹上,时整一甲子。余已八十六矣!蹉跎岁月,岁日如新,田君复嘱,思其往事,岂胜慨然。癸亥年二月二十三日林散之时八十六岁。”跋完,老人告诉我,庆君名叫庆承铭,乡间一塾师,很早就谢世了。
当时,我在安徽省委宣传部工作。有一次,我同赖少其副部长说了这段趣事,赖老嘱咐我赶快拿给他看。不久,他将原件退还于我,并在拓片上跋道:“右是林散之先生二十六岁时所绘、八十六岁时所跋,前后六十年。所绘为老木水牛图,赠其启蒙教师曾子亭先生者,原作由曾氏后人所藏。林老早年拜黄宾虹为师,观此帧笔墨尚留宾老风格,益见功力之深,诚可宝也!因为之记焉。时在一九八三年五月于庐阳,赖少其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