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盲教授心中的光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2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盲教授心中的光明
新华社记者 张持坚 新华社通讯员 董伟俊
    黑暗突然袭来
那是1980年11月的一天晚上,给全国林业局长训练班讲了一周森林防火课的郑焕能,回到哈尔滨的家里。他感到很疲劳。连续几个月,他一直在外奔波,没有缓过劲来:进京为全国森林防火会议作了3个报告;紧接着,到南方3省林区考察了1个月;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成都,给全国森林防火学习班讲了1个月的课;飞回到哈尔滨的第2天,又驱车直奔帽儿山,给林业局长们讲课……
他想早点休息。他听到屋里暖气漏水的“滴答”声,便弯腰拿个瓶子去接。放好瓶子,抬起头,不知怎么的,左眼球上突然横上了一条又粗又大的网纹(血管破裂出血),眼前顿时像扣上了个黑罩子,什么也看不见了!郑焕能慌忙用手捂住左眼,一头栽倒在床上。
首都有名的眼科医院都看遍了,医生们惋惜地说:来晚了,这是糖尿病型的眼底综合型,而且已经到了后期,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办法治疗。右眼不久也会失明。
躺在林业部招待所的床上,这位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失眠了。
    “我没有权利倒下”
“我才50岁,我有好多事情要干啊!”
泪水不断涌了出来,郑焕能的心像被刀绞一样,无法平静……
他是江西人。1953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森林系。起初要把他分配到林业部工作,后来听说东北林学院(即现在的东北林业大学)需要教师,他考虑到黑龙江有茫茫的大小兴安岭,就来了。
一开始是讲森林学。后来,他了解到我国森林火灾频繁,每年平均要发生1.6万多次,损失严重,而森林防火理论却是一片空白。于是,他主攻森林防火,写出了教材《森林防火学》和一批论文,开出了专门的课程,成为我国林火管理学说的创始人。
更使他振奋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父亲错划右派的问题得到纠正,自己又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夙愿。
然而,就在这时,黑暗要无情地夺走他的光明。
几夜失眠后的一天,郑焕能让人陪伴着来到天安门广场,用他那微弱的视力把祖国的象征印在心里。然后他平静而又动情地说:“我想好了,我接受这痛苦的现实。但我没有权利倒下,祖国的森林防火事业等着我去干,我离不开它!”
从北京归来,他抓紧利用右眼仅存的0.2的视力,昼夜奋战,写了3本讲义、半本书,共计16万字。光亮一天天地在他眼前暗淡下去了,像渐渐燃尽的烛光。到1981年6月的一天,郑焕能双目彻底失明了。
    人生能有几回搏
写,当教授不写书不行,不写讲义不行。郑焕能没有一天停止写作。
看不见,字写歪了不知道,字写重叠了不知道,圆珠笔没油了也不知道,好几次写了半天,实际上什么也没写上。他不灰心,仍一个劲地写。9年来,他在黑暗中写了6本书,40篇论文,还有大量的讲义,约有100万字!这些用心血凝成的文字,使东北林业大学的森林防火课由只讲林火管理一门,发展到航空护林、火生态、营林用火技术、化学灭火、林火预测预报等6门课,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森林防火专门学科。
讲,他依然上台讲课。写好讲义,让妻子念,录到磁带上,再反复听。他养成了早晨三四点钟起来备课的习惯。比常人多几倍的付出,使他每堂课都讲得很流畅,每次都博得学生热烈的欢迎。他带过8个研究生,有时就面对一个学生讲课,他同样认认真真地写讲义,背出来,连一个数字都不放过。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他闻讯后心里也像着了火一样,恨不得马上奔赴火场第一线。可领导不同意。火灭后,他参加了国家计委调查组赴灾区考察。十几天里,他跑遍了整个火灾现场,听了几十个目击者介绍情况,用手摸过许许多多被烧焦的树木。他熟悉大兴安岭的一草一木,现在凭着听觉和触觉,他用森林防火理论对这场大火作了科学分析,一气写出了12篇论文。调查组对他的意见非常重视,专门把他请到北京作了一次报告。郑焕能还是林业部主办的《森林防火》杂志名副其实的主编,每期文章他都要听过,提出修改意见。他说:“这也是我学习和获得信息的机会。”他写字桌的抽屉里有100多盘录音带,国内外森林防火的动向和发展情况,还有学生翻译的国外有价值的资料,都录在里面。9年来,他的妻子和学生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给他念材料。以耳代目,日积月累,使他全局在胸,紧紧跟上了时代的发展。前不久,他作为我国森林防火科研攻关项目的主持人之一,提出了《人为火发生预报》的构想,经有关部门审定,认为思路严密、独特,可操作性强,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一团火照亮学生
郑焕能虽然看不见,但他的事业心像一团火,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的学生。
何中秋是他的研究生。“我们都钦佩郑老师”。他说:“他双目失明,但他心里装的是祖国的森林防火事业。有一次,我对他说,我不愿学运筹学,太烦琐。郑老师批评了我。看着他的神情和那双无光的眼睛,我惭愧了,暗暗下了决心。”
在郑教授家,我们碰到了八八级的学生姜国福和张秀和。小姜告诉我们,他的一篇论文郑老师已经听了4遍了,现在还在修改,还没过关。“他虽然看不见我们,但对我们要求严格。他常说,我国森林面积不大,烧了非常可惜。今后森林防火事业要靠你们了。我以后毕业,不管到哪里,这辈子永远忘不了郑老师。”小张也说:“郑老师在黑暗中顽强工作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许多学生为聆听过郑老师的教诲而感到自豪和幸运。
郑焕能失明的痛苦,就这样被一批批学生的成长驱散了,被事业的丰收淹没了。
他今年60岁了。他说:“我还要继续奋斗,只要为祖国的事业出力,我心中就充满光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