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专线“烫手”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26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

  专线“烫手”热
本报记者 任兆欣
    读者热情高
本报亚运专线电 话开通一周有余。最初,每天200个左右;从22日开幕式以后,平均每天增加到900多。粗粗算来,我们接到的电话已有4000个之多。
编辑部设想通过这条专线了解读者的反映和评论,但热情的读者还把它当作咨询台、服务台。在我国运动员获金牌后,一个个电话又从八方打来。我们从中深切地感受到广大读者对亚运会的关注和热情。
    来电最多的一天
23日,是至今收到电话最多的一天,从一早到晚上,有时平均每分钟接两到三个电话。绝大多数来电是赞扬开幕式,以及询问我国运动员得了多少金牌,并向运动员表示祝贺的。北京342路公共汽车司机董和铁利用停车间歇打来电话。当得知我国得了第一天的8块金牌时,他高兴地笑了起来。他说:一定是22日的开幕式气魄宏大,鼓舞了我国运动员的士气。
    有益的建议
许多读者在电话中,对有关亚运会的各项工作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有的谈到,二环路电杆上的一些彩旗被风卷了起来,不雅观,希望有人整理一下;有的反映,一些小孩爬在街头的“盼盼”模型上玩;有的还提到哪家宾馆的霓虹灯坏了哪个字,哪条路上的卫生不够好,等等。我们接电话后,除向这些“主人翁”致谢外,还及时将情况转告了有关部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