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看影片“我的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纪念高尔基逝世十六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6-18
第3版()
专栏:

看影片“我的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纪念高尔基逝世十六周年
林淡秋
根据高尔基三部自传体小说“我的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编制的三部苏联影片,不但鲜明地表现了高尔基在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面貌,而且在广大规模上反映了十九世纪下半期俄罗斯的社会样相,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显示了那个腐朽、黑暗的王国的新生力量。这是一代生活和思想的百科全书。
高尔基在“我的童年”里写道:“在回忆粗野的俄罗斯生活中这些铅一般的可憎的事情时,我常常问自己:值不值得谈这些事情?于是怀着更生的信心回答自己道:值得的。因为这是生动的、真正的实事,它直到今天〔注一〕,也没有死掉。这是那种实事,必须连根熟悉它,以便从记忆中、从人的灵魂中、从我们艰重而可耻的全部生活中连根拔掉它。”这是一个艰巨的创作任务,影片正如原作一样,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出现在银幕上的“铅一般的可憎的事情”,是那样激起我们的憎恶和愤怒,而新生的事物又是那样引起我们的同情、热爱和崇敬。我们仿佛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参加可爱的人和事与可憎的人和事的激烈搏斗。
高尔基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在这个家庭里,时时刻刻发生着“铅一般的可憎的事情”:吵嘴、打架、闹分家、放火烧房子、在暗角里互相恫吓,各施阴谋……。这种生活环境,正如高尔基在“我的童年”中所说,“只不过是一串刺,刺得我发生了怀疑心,强逼我以最严密的注意,研究那连续发生的事情。”他连这种“刺”一样的生活也过不长久,终于被迫离开亲爱的外祖母和母亲,迈着小小的、坚定的脚步,投入了“人间”。“人间”的生活正是外祖父家庭生活的扩大,而高尔基的“怀疑心”和求知欲也更加强烈了。“生活又重新形成急湍而浓郁的水流。印象的宽阔的河,每天给我的心带来新的事物,使我喜,使我忧,使我愤慨,使我深思。”〔注二〕他于是带着一颗想进大学读书的火热的心,到了喀山城,混在知识分子群中。进大学的希望,是被事实粉碎了,但他从实际生活的磨练中、从群众和劳动中获得了大学生得不到的丰富知识和不可动摇的反抗意志,使他更坚决、更勇猛地向人生突进。他对“铅一般的可憎的事情”的认识越明确,越深刻,则他要从各方面“连根拔掉它”的决心、信心和勇气,也越发不可摧毁的了。
高尔基笔下的“人生”,是充满了现实的血肉的,有鲜明的时代和民族色彩,有无限丰富的历史的、社会的和阶级的内容。影片的编制者从高尔基的原著里摄取了主要的人物、情节和场面,我们在银幕上便到处看到新与旧的矛盾,美与丑的斗争。在“我的童年”里,我们看到外祖父的凶暴和舅舅们的自私,也看到外祖母的善良和小吉卜赛人柴克诺克舍己为人的优良品质(他用自己的手臂替阿略沙挡住外祖父的沉重的拳头)。在“在人间”里,我们看到打样师家婆媳俩的丑恶嘴脸,也看到洗衣妇和轮船厨司史慕莱保护阿略沙的正义行动。在“我的大学”里,我们看到喀山公寓里沸腾着人间地狱似的恶浊生活,也看到秘密的革命活动;我们听到码头工人、小偷、乞丐的饥饿叫喊,也听到急风骤雨似的集体劳动的伟大音乐。不仅如此,我们在某些人物的“灵魂”中也看到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在旧思想、旧感情的废铜烂铁堆中看到金子的闪光。残暴的外祖父在毒打了阿略沙之后又向他诉苦的场面,是很动人的。他俯身在阿略沙的前额上亲吻,于是用“两只细小的、残酷的手儿”抚摩着孩子的脑袋,说:
“我留了我的痕迹在你身上了,朋友,你是很生气的。你咬我而且抓我,所以我也发脾气了。……你以为我从来没有受过鞭打吗?阿略沙!我所受的鞭打的痛楚,你就是在一个恶梦里,也不能想像得到的。我被鞭打得这么凶,就是上帝自己看见了,也要流眼泪的。可是结局呢?我——一个孤儿,一个可怜的母亲的儿子——已经升到了现在的地位:一个组合的头脑,一个工头。……”可是当了工头,开了染坊,他仿佛忘记了自己被毒打时的痛楚,动手毒打别人了,甚至把替他工作了三十七年的老工人葛里高里一脚踢了出去,为的是这个老工人的眼睛被爆炸的硫酸浓烟熏瞎了,失掉了工作能力。但当这个外祖父诉述自己赤着两脚在伏尔加河岸尖锐的石子上跑,“孤单地拉着一只货船”,两眼充满了泪水的情景时,阿略沙又觉得“他仿佛增大了体积”。当他告诉了阿略沙许多故事之后对他说了“亲切的再会”时,阿略沙又知道“他既不恶毒,也不可怕”。“想到曾经这般残酷地殴打过我的人,就是他,泪水便涌上了我的眼睛。但是我是不会忘记的。”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人的“灵魂”中的矛盾,在高尔基的笔下,便那么真实、那么活跃地显现出来了。
高尔基在“我的童年”中说:“我们的生活之所以神妙,不仅是因为它里面的卑劣污秽层是这样丰厚和肥沃,而且因为通过这一地层,灿烂的、健康的、创造的东西仍在凯旋地壮大,善良的——人的(品质)仍在成长,它唤起我们可以回复到光明的人类生活的难以摧毁的希望。”这希望的火把,一直在照耀着年轻的高尔基的奋斗前程,鼓舞他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革命文豪。
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品的伟大作用,也在这三部影片中清楚地表现出来。从外祖母口中说述出来的许多故事,对于童年时代的高尔基有很大的影响,引导他认识现实生活,培养他的崇高品质,鼓舞他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在“在人间”里,他向一个阔太太借书时说:“生活太寂寞,但看了好书,什么苦恼都忘记了。”当高尔基朗读果戈理的“塔拉斯·布尔巴”时,厨司史慕莱感动得呜咽起来。关于他对圣像店画师们朗读莱蒙托夫的“魔鬼”时的动人情景,高尔基自己就有一段出色的描写:“诗篇把我感动得又苦又甜,我的嗓音破裂了,我看不清诗的行列,泪水涌现在眼睛里。但是更使人感动的是画室里的迟钝的小心的移动,整个画室里的人都沉重地转动着,仿佛有一块磁石把人们吸向我的身旁。”他初次读到普希金的诗篇时,觉得这些诗震响起来,就像“新生活的钟鸣一样”。他在“我的大学”里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说:“他读书读得越多,越注意观察那些在周围缓慢地、卑污地沸腾着的一切,这就使他对那种纯洁生活的渴望越加痛切,越加热烈,使他对于伟大的革新事业的必要性,看得越加明白。”好书不但能使人忘掉“寂寞”,而且能够推动人积极参加“伟大的革新事业”——高尔基这个体验,应该是许多革命青年的共同体验。学习的重要性便在这里!
对苏联人、中国人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人民来说,这三部影片所反映的“粗野”生活,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了。然而高尔基的三部曲和根据它们编制的三个影片,依然保持着不可估计的价值,对于我们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这是真实的历史,杰出的艺术品,我再说一遍,是一代生活和思想的百科全书。跟着我们自己思想的成长和生活经验的增加,我们每看一次电影,正如每读一次高尔基的原作一样,都得到一些新的体会,受到新的教育。在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上,它们教导我们如何站稳立场,发掘矛盾,认识矛盾;在文艺创作上,它们教导我们如何真实地表现现实的矛盾和人的“灵魂”中的矛盾,鞭打旧的,歌颂新的;告诉我们什么叫做革命现实主义。我们都是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我们正在进行新社会的建设,努力在文艺作品中反映这种建设,而且懂得这种建设和反映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已经把旧社会的“铅一般的可憎的事情”“连根拔掉”了,但在我们许多人的“灵魂”中,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跟正在蓬勃发展的“伟大革新事业”不相称的旧思想感情的根须。为了建设得更好和创作得更好,应该全部、彻底、干净地拔掉这种根须!
银幕上美丽的伏尔加河,使我们联想起雄伟的黄河和浩荡的扬子江。中、苏两国同样充满了力和美,充满了抚育英雄模范的古国的庄严。我们应该像高尔基那样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人”的价值,并使自己成为全新的人,“大写的人”,而文艺作家还应学习高尔基那样勇猛地向“人生”突进的精神,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生活,以便正确地表现人和生活,使生活过程和创作过程真正统一起来。这便是当前新中国人民、作家应有的奋斗目标。
〔注一〕高尔基的“我的童年”是在一九一三年出版的,所以书中所说的“今天”是在十月革命以前。
〔注二〕见适夷译的“人间”。
(附图片)
高尔基
高尔基向斯大林、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朗诵他的诗“少女与死神”
苏联 阿·雅尔—柯拉夫钦科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