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投入1元,收回两元——嘉陵效益之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26
第5版(经济)
专栏:

  投入1元,收回两元——
嘉陵效益之谜
本报记者 颜建军
在国营嘉陵机器厂,每投入(成本)1元钱,即可收回(销售收入)2.10元,上交利税0.36元,企业留利0.26元。
这就是“嘉陵效益”。
    向规模要效益
10年前,嘉陵厂“土”法生产出5辆摩托车,成本高出卖价3倍。“如此效益,怎能养活这近万名职工的军工企业?”厂领导苦苦琢磨着出路。
外引内联,集约经营。
嘉陵厂引进日本本田技术,合作开发出嘉陵CJ50型和JH70型车。单靠自身力量,嘉陵厂1年最多能生产3万辆;而要形成年产10万辆的生产能力,至少要投资1700万元,花3年时间。嘉陵厂另辟蹊径,走横向经济联合之路,在全国率先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和军、民企业的界限,与12家厂共建“嘉陵牌摩托车经济联合体”,仅两年时间就形成20万辆的生产能力。如今,嘉陵厂70%的零部件由230家协作配套厂提供,1年可生产60万辆摩托车。
230家厂合出一产品,如何管理?——靠质量目标成本管理和二次分配办法。首先按全国最优级质量标准制订出低于出厂价的目标成本,再将此成本分解到每个零件。总厂按质量标准和成本标准验收成员厂加工的零部件,盈亏由成员厂自负。此即第一次分配。待摩托车售出后,总厂又将超过目标成本的销售收入,按相应比例分给成员厂。
成员厂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亏损共担、利益均沾,这种管理体制促使成员厂共同关心联合体整体经济效益,并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
    向效率要效益
“效率”,在嘉陵厂是个刺激人的词儿,工资、奖金都挂在那上了。可不是,层层分解下来的成本目标责任制,订得科学、严格。没点儿高效率,完成任务谈何容易!
走进亚洲最大的摩托车发动机生产车间,只见一道道环行流水作业线不停地运转,一个个操作工在紧张工作,哪一个环节也松懈不得。人已紧张到这程度了,还有潜力可挖吗?厂领导回答:有!去年这个车间本应增加50名工人,后来靠提高工作效率,1人没增,照样扩大了生产能力。
1989年,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568元,摩托车行业为18004元,而嘉陵厂则为37488元。
争创高效率,在嘉陵厂已蔚成风气。能耗,你低我更低;原料,你省我更省;投入,你少我更少;产出,你高我更高。
据了解,国家一级企业万元净产值的综合能耗标准是3.17吨标煤,而嘉陵厂仅为1.17吨标煤;国家一级企业钢材利用率标准是68%,而嘉陵这个主要靠钢材生产的厂为68.29%。
    向市场要效益
嘉陵厂从未受过销售疲软之苦。即使在去年下半年全国市场疲软、产成品大量积压的情况下,产销率也达97.9%。该厂周转资金1年可转4次,平均1季度1次;每年6亿多元的收入,流动资金只要1.5亿元就够了。
近年来,嘉陵普及型CJ50车在全国城乡持续旺销,而各地价高质劣的杂牌车也纷纷上市,嘉陵厂在一夜间宣布降价,每辆售价由1290元降至890元,让利于民,封了杂牌车的路,满足了用户要求价廉物美的心理。
前不久,厂领导毅然宣布:CJ50型明年不再生产,推出更加实用、美观、舒适的改进型50F型,再次迎合了用户在款式上求新的心理。嘉陵JH70型车百公里油耗仅为0.95公升,比国内外同类车节油1/3,满足了用户希望降低消耗的需要。
买摩托车的,大多是年轻人。年轻人喜欢赶新潮,追求街上流行的新色调。嘉陵厂投其所好,流行什么色,就生产什么色的车,小批量也乐意效劳。广东人喜爱草绿色,嘉陵厂就专辟一烤房,为他们烤出一批批草绿车来。
据统计,1989年全国摩托车行业资金利税率为14.47%,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为16.8%,而嘉陵厂则为61.68%。嘉陵人对此还不满足,还在琢磨如何用更少的投入、产出更多的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