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雨花”情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26
第8版(副刊)
专栏:亚运艺术窗

  “雨花”情深
林利锋 吴宁兴
90年代的第一个绿夏,给凝重、幽静的南京博物院带来喧闹,带来亚运会的脚步声。
雨花石,是南京独有的瑰宝与骄傲。听说第11届亚运会艺术节将举办雨花石展览,石城的千家万户便把选石送展当作很高荣耀。短短十几天,数千枚雨花玛瑙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南京博物院,令人目不暇接,感叹不已。
送雨花石展品的,一般人少则带几枚十几枚,多则带几塑料袋子。其中倘能中选一枚,主人便会欢欣雀跃。而他,从袋里仅倒出一枚雨花石。可这枚鹅黄色的雨花石,一沉入盛满清水的白瓷碗底,即刻清晰地呈现出一幅鲜丽夺目的火炬图形。
“呵,火炬!”评委们兴奋得拍案叫绝,“干脆,这枚雨花石就题名为‘亚运火炬’!”
“亚运火炬”的主人脸庞上绽开一抹自信的笑意。他叫高思铮,南京无线电厂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平素醉心雨花石。一个偶然的机遇,在石农的一麻袋雨花石中,他发现了这枚纹理似火炬的奇石,爱不释手。今年初夏,报上刊出北京亚运会艺术节雨花石展览征石的消息后,他便充满信心地用这枚火炬石参加竞选。结果,与评委不谋而合。
他出手的雨花石,颗颗中选。20枚,整整一个专柜。可又有谁知,这个专柜积沉了一个雨花石收藏世家多少风风雨雨。
这个专柜的主人名叫华红喜,38岁,出生于一个祖祖辈辈收藏雨花石的家庭,经过漫长岁月的淘洗,留在他家里的雨花石几乎都是巧夺天工、精妙绝伦的灵石。
他曾在南京雨花台举办华红喜个人雨花石展览,从此声誉鹊起。今年春天,“华红喜雨花石收藏馆”又使他的家蓬筚生辉。这是第一个雨花石家庭收藏馆。
征石办公室里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送石人。这天,进来一对老夫妇。评委一看是熟人,便起身相迎:“汪医生也送石头?”
石头一出手,评委便点头称奇。这是一块罕见的雨花石。他们赶紧找来一个大盆,将宝石浸入水底,米黄色的石面上霎间显现出一个威风凛凛的黑天神形象。
老医生汪真对此十分自豪:“不瞒你说,要不是亚运会,我真舍不得拿出手。你知道吗,这块天神石是我家的祖传石,放在家里,能镇邪哩。”
评委取出一张保价单:“你报个价吧。”
“你们把我看作什么人啦,我又不是来做生意的。”
汪真倔头倔脑地示意老伴收石,“我这把年纪,冒酷暑送祖传石,就是为了表示自己对亚运会的一份情意。这叫宝石有价情无价!”
8月中旬,600枚瑰丽无比,世所罕见的雨花石精品,带着江南地域秀丽精巧的文化色彩,带着南京寻常百姓的诚挚情意,带着南京雨花台古代美丽的传说与现代壮烈的故事,进入了北京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