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秋风泪雨悼徐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28
第4版(要闻)
专栏:

  秋风泪雨悼徐帅
秦基伟 陈锡联 陈再道 徐深吉
秋雨绵绵,凉风袭人。一代名帅——敬爱的徐向前同志走完了他光辉的历程,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我们几位跟随他60多年的老部下、老战士,感到十分悲痛。
徐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英勇奋斗几十年,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从1929年6月起,我们先后在他直接指挥、领导下战斗和工作。是他教我们带兵、打仗,使我们在战争中锻炼成长,一步一步地走上了领导岗位。他是我们最崇敬的领导、最严格的师长。
徐帅身经百战,战功卓著。他是“打”出来的元帅。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觉得不管打什么硬仗、恶仗,只要徐帅在场,大家就信心百倍。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徐帅指挥战役、战斗,总是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作战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采取的战略战术,因而能够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他刚到鄂豫边时,红三十一师只有5个大队300来人,主要采取夜间袭击,先消灭小股分散敌人,使部队得到锻炼,然后采取奔袭、伏击的办法,消灭大股的敌人。到1930年6月,他率领红一师800余人出击平汉铁路,就取得杨家寨、杨平口、花园三战三捷,歼灭2个团,俘敌1400多人。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徐帅任总指挥。这时力量大了,全军有近3万人,客观形势又十分有利。徐帅巧妙运用“围点打援”战术,指挥了黄安(今红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4大战役,在半年时间里,歼敌6万余人。到了川陕,又根据川北山高谷深、路少隘险、易守难攻等地形特点,采取“收紧阵地”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粉碎了四川军阀发动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取得了歼敌10万人的辉煌胜利。抗日战争时期,徐帅与刘伯承、邓小平同志一起,领导开辟了晋冀豫根据地。他率部挺进敌后,到平汉路东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针对冀南平原的地形,提出了建立“人山”的战略思想。他说:“河北平原人口稠密,我们要把广大人民推动到抗日战线上来,造成游击队的‘人山’。”他领导我们深入发动群众,又挖了上万里的道沟,在冀南平原上,造成一座座“人山”,使冀南变成人民战争的海洋。解放战争时期,徐帅带病受命到山西指挥一个新组建的兵团与阎锡山部作战。他发挥了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连续打了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4大战役,歼敌30余万人,使山西全省获得解放。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9月会议上,徐帅汇报晋中战役时,毛泽东主席说:“你们不到6万人,一个月消灭阎锡山10万人,单是正规军就搞掉他8个旅。你说一说,你们那个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对徐帅的杰出指挥,作了高度评价。
徐帅反复教育引导干部,在战争中要养成一个好的战斗作风。他常说:“当一个指挥员,尤其是高级指挥员,要胆大心细,抓住战机,英勇果断,不顾一切!”他强调:“打歼灭战对敌人要狠!对自己指挥的部队,在歼灭敌人的行动上,也要狠!不怕疲劳、伤亡和消耗。”在作战过程中,他特别要求“咬紧牙关”、“硬着头皮打”、“坚持最后五分钟”。他说:“你觉得自己最艰苦、上不去、顶不住的时候,往往也是敌人最困难的时候,谁能硬着头皮打,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胜利。”在这个方面,徐帅一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在苏家埠战役时,厉式鼎气势汹汹地带15个团来增援,当时除围点外,我们只能抽出7个团对付敌人援军,张国焘要撤退,徐帅认为渒河涨水,没有桥、没有船过不去,撤退将遭敌夹击,只能硬着头皮打,说服了张国焘,结果歼灭了厉式鼎部队,取得了战役的全胜。在临汾战役时,攻坚战进行了近两个月,部队伤亡很大。当战斗进入关键时刻,中央要他抽出3个旅北上晋中。徐帅二话没说,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调整部署,发出紧急动员令,号召全体指战员“坚决、勇猛、顽强坚持最后五分钟,争取解放临汾的胜利。”在他英明指挥下,全歼了守敌。徐帅指挥作战时,总是把指挥所尽量靠前,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当机立断,抓住战机,歼灭敌人。徐帅的沉着、勇敢也是惊人的,常常是哪里最关键,哪里情况最紧急,他就出现在哪里。黄安战役最激烈时,徐帅亲自带领总部手枪营赶到嶂山一线阵地。他站在山顶上,举着望远镜观察,呼啸的子弹打得松树掉松枝,打得山石冒火花,他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已冲到半山腰了,徐帅仍然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敌情。他的右臂负了伤,还若无其事。敌人冲到接近山顶时,他以左手臂向前方一挥,喊着:“同志们,坚决把敌人打下去!”指战员们看到徐帅带伤指挥,打得格外英勇顽强,不仅打退了敌人的冲锋,还一鼓作气追击15里,收复了第一道防御阵地桃花镇。
徐帅以团结为重、顾全大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德,一直感染着我们。他经常教育我们,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就是胜利。1929年,中共中央军委派他到鄂豫皖任红三十一师师长,他对当地干部戴克敏、曹学楷等同志很尊重,经常虚心求教,工作上主动配合,团结得很好。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徐帅从朱德总司令处得知红一方面军干部多,兵员少,他主动提出从四方面军抽调建制部队补充一方面军,从一方面军抽调军政干部到四方面军工作的建议。经中央批准后,过草地时,四方面军共抽调了3个建制团、1个师直属队共3800人,补充给一、三军团。同时,从一方面军抽调一批干部,到四方面军各军任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等职。这对充实一、三军团的战斗力,加强四方面军的司令部工作和政治工作建设,都起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1936年,为在甘孜地区迎接二、六军团,徐帅在干部会上动员说:“红军就像一家兄弟,一、二方面军好比老大、老二,我们是老四。上次我们和老大哥的关系没有搞好,这次可要注意呀!和老二只能搞好,不能搞坏。”60年代初,刘伯承元帅在一次谈话中,对徐帅给予很高评价。他说,徐帅的话不多,但作用很大,关键地方坚持原则、坚持团结的精神可贵。今年5月初,我们召开红四方面军战史出版座谈会,徐帅因病不能到会,他在贺信中还念念不忘嘱咐我们:“参加过红四方面军的同志都已年过古稀,绝大部分同志退出了领导工作岗位。人虽退休了,但心系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在当前国家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关键时刻,更需要老同志在稳定政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老同志顾全大局,保持和发挥红军的光荣传统,为维护全党的团结和全国的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徐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普通党员;是元帅,也是普通一兵。他几十年如一日,廉洁奉公,艰苦朴素,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战争年代,他从当师长、军长到当总指挥,始终和干部战士同甘苦、共患难,衣服破了自己缝,草鞋坏了自己打,生活上从不特殊。1940年底,徐帅由山东回延安,给中央带去50万元国民党法币。到延安后,当时任后勤部长的叶季壮同志同意给他留点作机动费。徐帅断然谢绝,他对办事人员说:“现在中央财政很困难,每一分钱都应用到抗战中去。这笔钱是根据地人民用血汗积累的,我当司令员的只有上交的责任,没有留下来支配的权利。”他催促办事人员快去交款,直到拿回收条才放心。1942年3月,徐帅在延安送一批派往山东工作的干部时,腿被马踢断胫骨卧床治疗,床板上面仅铺着一条从山东带来的薄褥子。管理科得知后,给他赶做了一床新粗布棉被。但徐帅坚决不要,他还风趣地说:“铺得薄好解决,咱有棉衣、棉裤,还有棉大衣,现在天气转暖了,这些都穿不着,可以铺在床上,省得占地方,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随即让人拿来大衣、棉衣铺上,将新棉被上交管理科了。新中国成立后,徐帅当了第一任总参谋长,他的文件仍放在连油漆也没刷的木板箱子里。1950年5月,他从青岛去北京参加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秘书觉得文件箱又笨又难看,建议买个文件包。徐帅看了一下木板箱说:“我看这就行,不必换了。国家财政还很困难,去年许多地方闹了灾荒,需要国家救济,我们能节省一点就得节省一点。”三年困难时期,徐帅经常让管理人员弄代食品吃,管理人员从他的健康出发,有时想买点肉食,他严肃地说:“全国人民都很困难,毛主席和周总理带头不吃肉,我能吃得下吗?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时刻想着人民,想着部队,不能有丝毫特殊呀!”他的穿着十分朴素,解放战争时期他亲自手织的一件粗糙毛背心,解放后一直穿了十几年。一床被面,直到洗破了才同意换下。他经常穿着缀有补丁的旧衣服,有时还和全家吃野菜,教育子女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情依依,泪涟涟。敬爱的徐帅与我们永别了。他的丰功伟绩,他的谆谆教诲,他的崇高品德、光辉形象,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的遗志,学习他的革命精神,最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现代化革命军队,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安息吧,我们敬爱的徐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