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黄河在这里拐弯儿——内蒙古土默川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06
第4版(要闻)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1周年 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黄河在这里拐弯儿
——内蒙古土默川的变迁
本报记者 吴长生
九曲黄河,弯弯拐拐。内蒙古的土默川,位于“门”字形河套东边那个拐弯儿处的北侧、包头与呼和浩特两市之间。
    这里,曾令斯诺“毛骨悚然”
塞外的秋风,把天空刮扫得干干净净,真正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土默川,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拉粮车的骆驼,高高地昂着头;铺天盖地的向日葵,勾着沉甸甸的圆脸;挺拔的杨树,成排成列,护卫着纵横交错的渠道;直抵屋檐的双层大玻璃窗,给一幢幢新农舍添上了现代气息……
这就是曾经令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毛骨悚然”的土默川吗?
“是的。”一起下乡的内蒙古磴口黄河扬水灌区管理局局长黄伟肯定地告诉我,“5年前,纪念斯诺诞辰80周年学术讨论会,特意在磴口扬水站举行了报告会,斯诺的夫人、女婿都来了。”
就在这个土默川,1929年,连年苦旱之后,年轻的斯诺目睹的是怎样一幅动人心魄的图景!他写道:“我目击数以千计的儿童死于饥荒”。“垂死的人奄奄一息地坐在或躺在自己家门口的石阶上”。“一个全身赤裸、胳膊细得像树枝一样的儿童,由于以树叶和木屑充饥,他的肚皮鼓胀得像一个气球。这个孩子正在那里摇晃着他那倒毙在路上、赤身裸体的父亲……”
斯诺的心颤抖了,他向全世界发出了“拯救25万生灵”的呼喊,并称“这在我一生是一个觉醒点”。
    旗长算不清的收入帐
现在,坐在我面前的两位农民,一个叫郭水宽,一个叫武文,都是土默特右旗山格架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年龄看,他们的父辈大概正是当年那种“胳膊像树枝”、“肚皮像气球”的儿童。而他们现在,脚下踩的是水磨石的花砖地,身旁立着的是新式组合柜。郭水宽慢吞吞地向客人报着家庭经济帐:全家4口人,包了20多亩地,去年收小麦2900公斤,今年增长到了4000公斤。葵花籽收1500公斤没问题,甜菜至少能卖15吨,还有1600多公斤玉米、300多公斤胡麻籽和3000来公斤土豆……
坐在炕上的副旗长邬立群沉不住气了:“你不是说人均收入500多元吗?刚才报的这些,全按平价算,人均收入也有1900元了。”没等他说完,郭水宽笑着插话:“俺们从来就没把自家用的粮食算进去嘛。如果算,还有自家杀吃的两只羊、一口猪哩。”邬副旗长笑着直摇头。
武文报的数与郭水宽差不多,麦子少了千把斤,甜菜、葵花籽却多了不少,他还有一台能跑能拉的小四轮拖拉机。
“你们都是村里的上等户?”“不是,只能算中等,不信你可以去问。”“在银行存了不少钱吧?”郭水宽笑而不答,然后往上指了指雪白的屋顶,往下指了指花砖地,说:“都存在这儿啦。”
    苦甜都是黄河水
山格架村在土默川有一定代表性,没什么村办工业,仍然主要以种田为生。他们赖以生活的几千亩地,全靠黄河水灌溉。他们沾了黄河水的光,因为这里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而年均蒸发量却近2000毫米!但是,黄河并不始终这么偏爱土默川。20年代末的那场苦旱之后,当时的地方政府曾出面筹资,策划开挖“民生渠”,引黄河水浇灌土默川。后由于财力拮据,建建停停,历时数年,“民生渠”很快变成了“民死渠”,旱时不能引水,涝时洪水倒灌,弄得百姓叫苦不迭。
新中国建立以后,“民生渠”死而复生。经过不断改建、整修,它发挥出了一定的效益。但土默川发生历史性转折,是70年代中期,国家投资上千万元巨款,在磴口建起全内蒙古最大的电力扬水站之后。这座每秒钟能扬水60立方米的“大龙头”,使土默川的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百万亩旱田从此有了稳定可靠的水源。因为有了水,人们改变了以往只种糜黍等低产小杂粮的习惯,逐年扩大小麦播种面积。土默特右旗今年粮播总面积63万亩,小麦占了差不多一半。有了水,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有了最起码的条件。地膜覆盖,使玉米单产超过了700公斤。玉米、小麦套种的“带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平均单产达到750公斤。经过近10多年的渠系配套建设,磴口灌区在土默特左旗和右旗的保灌面积已近40万亩。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加上黄河水的威力,使灌区粮食产量打着旋上升。据行家保守的估算,黄河水至少使这里的粮食单产增加了150公斤!许多苦旱的贫困乡、村因“水”而迅速脱贫,进而成为新兴的“粮仓”。
黄河水给人们带来的不光是粮食,还有葵花籽、甜菜。仅土默特右旗,今年就可收获甜菜16万吨、葵花籽4000万公斤。在土默特左旗哈素海边的盐碱滩上,经过5年的努力,已开挖出数千亩精养鱼池。
当然,在土默川,我听到的不光是“喜”,也有“忧”。介绍情况的土默特左旗和土默特右旗的两位副旗长,都喊“卖粮难”。邬立群副旗长说:“今年全旗合同定购850万公斤,议购指标是600万公斤。夏收一季,我们就完成了全年的任务,还超购500万公斤。现在粮食部门收不了了。可农民手里还有麦子,秋粮占全年总量的小一半,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千万不能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啊!”
如果斯诺健在,听了这旗长的诉“苦”,他又会发出怎样的呼喊呢?
与61年前相比,黄河并没有变,依然静静地流,依旧在这里拐弯儿,由向东转身向南,直泻龙门;可黄河边的土默川却变样了,也拐了一个大大的弯儿。人们从这个大弯儿中,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鼓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