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签证官”——林国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07
第3版(亚运会专版)
专栏:人物速写

  “签证官”——林国强
本报记者 曹焕荣
被密匝匝的铁栅栏一围,亚运村便成了门难进的地方。记者采访需预先申请、办证,林国强就是“签证官”。
记者中流传一句话:“不进亚运村,等于没来亚运会”。近5000中外记者进一半,那就是多大工作量。何况,他们有的单个来有的成十成百来,有的上午来下午来有的专找凌晨深夜来,有的操着汉语来有的操着英语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来。林国强率6名大学生,穿梭在肤色各异的记者堆中,不停地告诉他们:怎样才能入村,入村后该注意什么……
一位美国摄影记者想采访原则上不开放的运动员餐厅,申请数次,列出理由若干。林国强跑这部门,跑那部门,好不容易获准。谁料刚向对方说“OK”,那位记者却说“时间不合适”。这时的林国强,非但没生气,反而指点他如何调整时间,还亲自担任引导。中午,这位美国记者采访完毕,直夸中国“新闻官”周到,还夸中国人真会调理饮食。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就为这“周到”二字,林国强待会儿的午饭,又将是开水冲方便面。
“签证官”有时也“拒签”。于是,私下抱怨有之,当面撒气有之,个别的也有在自己的报纸上说上几句。林国强很坦然,自己的每一次“拒签”,有根有据,按的是国际惯例。
有位日本女记者要进村与某代表团交谈,事先未向分新闻中心申请,自然受阻。她给林国强打电话:“你们不是说提供方便吗?这叫提供方便吗!”“我们打过几次交道,都是朋友了,朋友间也不能不讲章法。我帮你联系一下,请代表团官员到村外接待室来谈,好不好?”不紧不慢一番话,换来连声道歉。
开村至今,进村采访记者达3500多人次,有关亚运村的报道铺天盖地。本人也干新闻的林国强见了,内心高兴又多少有点惆怅:日夜呆在亚运村,自己却一字未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