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情怀执著 意境悠远——谈《唐宋风韵》的创作个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06
第8版(副刊)
专栏:

  情怀执著 意境悠远
——谈《唐宋风韵》的创作个性
赵国政
唐诗宋词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瑰宝,而唐代的音乐舞蹈可以说也不在唐诗之下。其时,能诗能文、善歌善舞为社会风尚,从而也为今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艺术遗产。
由舞蹈家黄伯寿任总编导、万卯义编剧、天津歌舞剧院演出的大型音舞诗画《唐宋风韵》,似乎并不刻意于唐宋两代乐舞的复仿和展览,而是从李白、杜甫、李贺、苏轼、李清照等的佳作中选出十首诗词,依次构思为感物抒怀的《江山多娇》,展现盛唐时期宫廷文化的《乐舞多姿》,倾诉纯真爱情和伤国之恨的《儿女多情》,描绘国泰民安的《节日多欢》等彼此关联又互有区分的四个部分,掠影式地展示出当时的社会风情、人物风采和文化风貌。既有沸沸扬扬的舞蹈场面,也有编排精美的独舞双人舞,或激昂、或深沉、或倩丽、或凄惶、或欢快、或谐谑。但它不是让观众单纯地去欣赏古老的舞风和遥远的音韵,而是更着重于揭示蕴含于诗词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文化风采等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美质。
作者力避堕入前已有之的窠臼,以“音舞诗画”而不是以“乐舞”为形式标榜。作品既不过分倚重于乐,也不过分倚重于舞,而是让诗音舞画在统一谐调的总体构造中各领风骚,为四种手段创造了都能充分发挥艺术能量的条件。如《乐舞多姿》充分展示了从君王、贵妃、文臣、武将,到歌伎、宫娥的舞艺和唱工;《儿女多情》中由著名歌唱家关牧村演唱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再辅以碎云败絮般的白综袖舞,把国破家亡百感交集的愁绪和对昏庸无能的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倾吐了出来。这都是乐舞的功能所在。但在《江山多娇》的场次中,绘画艺术则显示出它的神奇作用:画家依据李白《望庐山瀑布》、《朝发白帝城》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情词境,把祖国的万里山河挥洒得那样的壮丽巍峨,随着画幕连绵不断的移转,使人仿佛顿生双翅,遨游于青山绿水之间,徜徉于历史长廊之内,怎能不鼓荡起悠悠旷远的豪放之情?特别是在《赤壁怀古》结句之处出现的那种布景“表演”:天垂云落、水立山奔、战戟横空、旌旗威扬的场面,将苏东坡这首才气横溢的感事、感人、感史、感时的千古绝唱,奔纵恢宏地体现在观众的眼前。在这里,绘画仿佛从天幕跃入了舞台中心,成为主宰全场的显赫角色。即便在极为夸张、引人发噱的吟唱(如杜甫《饮中八仙歌》)和舞影如梭、色彩如流的《节日多欢》场次中,舞美也不是被动的陪衬和附丽,而以其形神兼备的魅力参与剧情。繁华的街衢,玲珑的宝塔,悬跨于街衢之上的拱桥,高踞于拱桥之上的亭阁,重重叠叠,错错落落,同样宣示着我们祖先是怎样的勤劳聪慧,我们的文化是怎样的灿烂迷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