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完人·完事·完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02
第8版(副刊)
专栏:

  完人·完事·完世
张聿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道理,是越来越被人们所理解,所接受了。如果由人及事,再由事及世,深入思考,还会生发出新的感受来。
在古代的大政治家中,曹操比较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在人才问题上采取了比较高明的政策。他求贤若渴,不求完人眼光,是值得肯定和称道的。但这又不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其中的毛病也显而易见,他所列举的无须计较的种种事例,毕竟不是什么美德,有点鼓吹“小节无害论”的味道,不会不产生副作用。可是,从“治国用兵”的大处着眼,曹操的人才思想从总体上讲是有积极意义的。清人顾嗣协在《杂兴》诗中写道:“骏马能力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对人,不宜“多苛求”;对事,同样是不能“多苛求”的。
其实,古往今来有许多事,如果求全责备,就可能得出另外的结论。比如,屈原愤而投江,也不能算是什么可歌可泣的爱国行为,因为他可以活着与卖国的奸?小人斗争,那样更壮烈,更有意义;武松打虎,也不值得赞叹称颂,因为老虎是珍贵的稀有动物资源,应当加以保护;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也是可以打折扣的,鸦片虽是毒品,却有药用价值,一把火烧掉了事,该是多大的浪费!世上绝对的事是没有的,认为好就绝对的好,白璧无暇,坏就绝对的坏,漆黑一团,只能是一种形而上学。还是鲁迅先生说得深刻:“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要害在于,很难十全十美,面面俱光。
完人、完事不好找,完全的尽善尽美的社会也还没有。孔夫子对周朝推崇备至,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那是夸大其词。别的不说,周朝社会存在的残酷的“人殉”就和孔子讲的“仁者爱人”相矛盾。《镜花缘》里的君子国够文明的了,然而那里的酒保满口“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的终日高雅,实在难免有撇腔卖弄、无病呻吟之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令人神往,可惜终是幻想,纵然真有,当今怕也无人愿去——很难想象没有彩电冰箱怎能感到过日子方便。社会主义是活生生的现实,它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美好、最有生命力的社会。这么说当然不是否认社会主义还有弊病、缺陷,还有假丑恶和贫穷落后;相反,这些年来,社会主义的弊病、缺陷、假丑恶和贫穷落后,我们谈论得够多的了。难道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和优越吗?难道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克服需要时间而动摇我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吗?既然对人不能苛求,对事不能苛求,那末,对世界范围来说只存在了70多年,对中国来说只存在了40年,并且正处在用改革的办法进行自我完善之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又怎么能苛求呢?
知人看事论世,最要紧的是有个科学的思想方法,这就是坚持唯物论,讲究辩证法。掌握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就会头脑清醒,目光敏锐,脚跟站得稳当。分析、认识眼下一些紧迫的中国问题,诸如“贫穷落后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内存在腐败现象和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治理整顿和市场疲软”,“提倡过几年紧日子和发展生产”等等,就会少一点片面性和绝对化,少一点困惑和迷茫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