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1989年11月25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03
第1版(要闻)
专栏: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
(1989年11月25日)
李瑞环
中宣部举办的新闻工作研讨班,很好。大家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如何改进新闻工作展开了讨论,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这次研讨活动,对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的党和国家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成绩是很大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全国的局势日益稳定,各项工作都有进展,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但是,我国经济在前进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十三届五中全会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决定用三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的任务,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实行财政、信贷“双紧”方针,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困难。特别是在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之后,一些思想认识问题的深入解决还需要做许多工作。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制裁”仍在继续。近几个月来东欧一些国家政局出现的动荡和变化,也需要我们冷静对待。总之,形势很好,问题不少。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不可掉以轻心。当前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我们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稳定经济,稳定政治,稳定社会,在巩固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实现治理整顿的目标。完成这一任务,虽不能说主要依靠新闻宣传,但确实需要新闻宣传的紧密配合。新闻宣传如何按照中央的精神把工作做好,做到有利于稳定,有利于鼓劲,只能帮忙,不能添乱,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大问题。
当前,改进新闻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无论是从新闻工作的一般意义上讲,还是从当前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讲,或是从稳定是压倒一切这个大局来讲,关键的问题是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我认为,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指导方针。坚持这个方针,就是要准确、及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造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舞人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当前就是要造成一个有利于稳定局面的舆论环境。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问题,谈一些看法和意见,以求教于在座的行家们。
    一、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回顾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至少可以得出两个鲜明的结论:一是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新闻工作;二是坚持对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以正面宣传为主。
我们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从党的创建时期直至全国革命胜利以后,不仅亲手创办了一批宣传革命真理的报刊,而且亲自动手写评论、写消息。毛泽东同志早年主办《湘江评论》、《政治周报》,后来在延安领导创办《解放日报》和新华广播电台,周恩来同志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亲自领导《新华日报》的工作,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毛泽东同志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同志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了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至今仍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必读文献。邓小平同志建国初期所作的《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强调“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出报纸、办广播、出刊物和小册子”“在贯彻实现领导意图上,就比其他方法更有效、更广泛,作用大得多”;指出办好报纸必须有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个条件,以及要大家办报等。这些意见,对今天改进新闻工作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小平同志支持报刊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恢复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制定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总之,党中央的关心和重视,正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
就新闻战线自身的发展来说,是否正确地、全面地理解和执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直接关系到舆论作用的发挥,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成败。一般说来,新闻舆论作用发挥得比较好的时期,也正是这个方针贯彻得比较好的时期;反之亦然。50年代,关于中国共产党30年伟大、光荣、正确历史的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宣传,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的宣传和孟泰、马恒昌、李顺达、郝建秀、王崇伦等劳动模范的宣传,以及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宣传;60年代,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上下一心克服暂时困难的宣传,大庆油田创业史、“铁人”王进喜、雷锋精神和焦裕禄事迹的宣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拨乱反正、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宣传,所有这些,都曾对我国人民发挥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坚持这个正确方针的过程中,也锻炼和培养出一大批知名度较高并且深受党和人民信任的新闻工作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局性的“左”的错误使新闻事业遭到了严重的干扰和摧残。那种“假、大、空”的所谓“正面宣传”使新闻在广大群众中丧失了信誉,那种揭批“走资派”的宣传给党和革命抹了黑。这个沉痛的历史教训,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再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我们的新闻战线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今年春夏之交的风波中,新闻界有少数同志背离了党和人民的立场,几乎到了是非混淆、敌我不分的地步。有的报刊对动乱和北京的反革命暴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这一段时间内新闻工作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在四中全会以后,由于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整个新闻战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揭露反革命暴乱真相,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宣传建国40周年的巨大成就,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宣传廉政建设,宣传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开展“扫黄”斗争等方面,新闻界的同志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闻舆论对稳定大局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中央和地方的新闻舆论机构(包括报纸、通讯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关于建国40周年成就的宣传,搞得有声有色,电视节目“弹指一挥间”等更是受到全国上上下下的好评。可以说,这一段时间内新闻工作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总之,历史经验证明,新闻工作必须坚持而绝不能背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二、增强新闻宣传的党性
社会主义新闻宣传的党性,概括来说,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科学性的集中表现。这是区别于资产阶级新闻宣传的最显著的标志。我们说报纸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就是对新闻工作党性的一种鲜明的、形象的和科学的表达。它的主要内容是:公开声明自己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实事求是,说真话,不说假话;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真诚地和人民同呼吸,共甘苦,齐爱憎,正确地反映他们的愿望、呼声和要求;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宣传纪律。
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宣传真理,宣传现实生活中进步的、光明的、先进的、积极的东西,揭露和批评反动的、黑暗的、落后的、消极的东西。必须准确地、坚持不懈地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新闻报道必须注重社会效果,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在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中,决不允许发表违反宪法和法律的主张,决不允许发表诋毁、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报道和言论,决不允许散布错误舆论、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决不允许利用精神鸦片毒害人们的灵魂。不能因为新闻报道的失误影响社会的稳定。
我们的新闻事业是党的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新闻的党性同新闻的人民性,两者是统一的。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人民的利益以外,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党是人民利益的最集中的代表者。因此,党的耳目喉舌当然是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完全一致的。前几年新闻界曾有过党性与人民性的争论,有的人主张人民性高于党性,报纸应当跟人民走,而不应当跟党走。这种将人民性和党性对立起来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十分有害的。在今年春夏之交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中,新闻界极少数人正是以“人民性”为幌子,与党分庭抗礼,兴风作浪,起了很坏的作用,既危害了党的事业,也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在新闻战线工作的同志应当从这次血的教训中警醒。
既然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承认并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我们所说的“正面”,所说的“为主”,就是要着力去宣传报道,鼓舞和启迪人们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东西,鼓舞和启迪人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东西,鼓舞和启迪人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东西,鼓舞和启迪人们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东西,鼓舞和启迪人们热爱伟大祖国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东西,鼓舞和启迪人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东西,鼓舞和启迪人们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而斗争的东西。总之,一切鼓舞和启迪人们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的新闻舆论,都是我们所说的正面,都应当努力加以报道。
    三、讴歌人民的英雄业绩
列宁说过,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管这一事业有时会经历怎样的曲折和失误,但从根本上说,从长过程说,这一事业无疑是我国历史上最壮丽、最伟大的事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流总是健康的,光明面总是占主导地位的。无论是这一事业本身还是投身这一事业的人民群众,都是值得讴歌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理直气壮地宣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改造社会、建设新生活的英雄壮举,宣传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前进的历史真实,正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人民群众自己教育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进程中,总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加强正面宣传,用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英雄业绩来教育人民,是最有说服力、最能鼓舞人心的。这本来是我们的一条成功经验。近十年来,我们的新闻机构对“四化”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成就、经验和先进人物也作了不少报道,但是从总体上说还不够充分,不能与时代的前进步伐相呼应,还没有形成一种振奋精神、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社会舆论环境。应该说,这是小平同志指出的这些年来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艰苦奋斗的教育进行得不够这个最大失误在新闻工作中的一种反映。我们之所以强调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目前我们遇到暂时困难,不少同志信心不足的时候,坚持这一方针尤为必要。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用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英雄业绩来教育人民,实质上也是我们党实现领导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先进的人走在前头,他们创造的较高劳动生产率、先进工作方法,他们在这种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精神境界、道德风貌,无疑具有极大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把他们的经验和事迹加以总结、推广,使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思想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这是提高自己领导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注重舆论的导向作用
新闻舆论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具有迅速、广泛而深刻的导向作用。人们常说,报纸是“射程最远的大炮”。特别是在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舆论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一条新闻,可以启迪人民奋发进取,也可能混淆视听,涣散人心。还必须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境外的大批记者进行采访,国外境外的各种声音也通过种种渠道迅速地传递进来,其中有许多新闻报道,或由于作者的政治偏见,或是有意造谣歪曲,往往造成错误的舆论影响。利用舆论蛊惑人心,进行颠覆煽动,已成为敌对势力实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正确发挥新闻舆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导向作用,既是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是反对敌对势力反动宣传的需要。对此我们必须有新的足够的认识。
新闻报道只有坚持以正面为主的方针,才能正确地、充分地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才能有助于大局的稳定和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党的方针政策是人民群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新闻引导社会舆论,要坚持用党的政策主张引导群众,把党的政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全面地准确地宣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做到不偏颇倾斜,始终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有关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防止由于宣传不当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对于在小范围内进行的试验,宣传上要取谨慎态度,不允许公开宣传与现行政策相抵触的东西,防止造成干部、群众的思想混乱。
新闻引导社会舆论,要注意防止片面性。新闻宣传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在具体掌握上要防止“刮风”。当我们宣传某项工作时,要讲清具体情况、政策界限;当我们表扬先进人物、先进经验时,要讲清不同的条件,留有余地;当提倡某种做法、形式时,不要贬低另一种可行的做法、形式;在强调宣传这一面时,对允许存在的另一面也要作适当报道;当社会舆论过分集中在某些“热点”问题时,要注意适当分流。解决好这个问题,要靠记者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敏感,更要靠总编辑掌握全局,统筹安排。新闻宣传领导机关也要从宏观上及时加以指导。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新闻战线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我们强调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正是实现这个任务的迫切需要和实际步骤。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在新闻报道上的惯用手法,就是夸大渲染我们社会的消极现象和阴暗面。这些人之所以那么起劲地要办同人报、同人电台,之所以那么狂热地鼓吹所谓的“新闻自由”,无非是要同我们争夺社会主义的舆论阵地,以便毫无顾忌地“揭露”共产党的“腐败”和社会主义的“失败”。这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新闻领域的一个要害。我们之所以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张旗鼓地宣传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的现实成就,正是和资产阶级自由化针锋相对。正面宣传搞得越生动、越丰富,对自由化思潮的抵制、揭露和反击就越有力。
    五、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报道。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决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包括新闻批评,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党克服消极思想侵袭、保持健康肌体的有力武器。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历来重视在报刊上开展批评。早在建国初期,中央针对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在党内党外拒绝批评,压制批评”的新情况,专门作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1954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又进一步明确规定:“把报纸是否充分地开展了批评、批评是否正确和干部是否热烈欢迎并坚决保护劳动人民自下而上的批评,作为衡量报纸的党性、衡量党内民主生活和党委领导强弱的尺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文革”中党的这一传统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1981年1月29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中再次重申:“各级党委要善于运用报刊开展批评,推动工作。”开展批评,是我们党领导的事业及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党有自信心、有力量的表现。因此,批评报道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坚持和改进的问题。
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有没有严肃认真的批评,关系到新闻机构的形象和新闻宣传的效果。新闻报道经常有一点严肃认真的批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鲜明,就显得有生气,有战斗性。群众的愿望、意见、要求得到了反映,心情就舒畅,积极性就高涨。群众的情绪能够通过正当渠道得到疏解,就不至于来个“总爆发”,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反之,如果没有一点批评,新闻报道就会显得沉闷、呆板,缺乏生气,缺乏战斗性。这里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的关系,处理好歌颂与揭露的关系。新闻既要讴歌伟大的成就,也要对存在的问题展开批评;既要赞颂时代的壮举,也要对消极丑恶现象进行揭露。当然,正面宣传必须占主导地位,批评与揭露性的报道只能占次要位置,并且要十分注意把握分寸。批评的东西太多、太集中,连篇累牍,效果肯定不好。我们的批评报道,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不是为了展示和渲染落后现象,而是为了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人们前进的信心。批评报道要有下文,有实际效果,以充分显示党和人民克服消极现象的决心和力量,从而进一步团结、鼓舞和激励人民,为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努力奋斗。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最后都要给人以力量,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希望。对消极的东西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从目前批评报道的实际状况看,既有新闻单位不大善于批评的问题,也有被批评者包括一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不习惯不适应批评的问题。有些被批评的部门、单位认为“家丑不可外扬”,于是就到处说情,或设置障碍,使健康的批评报道也难以正常进行。这种状况应当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逐步加以改变。从新闻单位来说,发表批评性报道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以热情帮助解决问题的态度,选择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不仅要注意问题的合理性,而且要注意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同时,批评报道的事实一定要准确,对问题的分析要客观。凡涉及重大问题的批评报道,要同有关上级或主管部门联系,并听取被批评者的意见,核查事实。中央新闻单位在批评报道中涉及到地方时,要多与地方党政领导机关通气、协商,多尊重他们的意见。新闻工作者不要把自己放在“裁判官”的位置。批评报道出现失误应公开更正。从被批评者来说,尤其是作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要充分理解、积极支持来自新闻单位的批评,增加对新闻批评的承受能力,自觉地拿起批评的武器,依靠舆论的力量,弘扬正气,打击邪气,推动工作。
    六、正确实行舆论监督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与正确地实行舆论监督是一致的。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不应仅仅看成是新闻工作者个人或者是新闻单位的监督。舆论监督包含批评报道,但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批评报道,它在我国已成为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形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都是党和政府所必须时刻重视和考虑的内容,通过新闻报道把这些反映出来,形成舆论,也就是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来实现的。新闻记者不是党和政府的负责干部,一般说不大会囿于某个单位、团体的具体立场,看问题比较容易超脱一点;他们生活在群众之中,比较容易听到真实情况;他们大都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文化素养,能比较敏感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所处的工作岗位,有条件方便地、无所顾忌地向领导机关直至最高决策层反映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必须充分重视发挥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所鼓吹的新闻舆论监督,同我们所说的根本不同。他们是要凌驾于党和政府之上,站在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来进行所谓“监督”,这种“监督”往往是他们或他们的小集团对党和人民不满情绪的宣泄,甚至是对党和政府的进攻。人民群众根本不需要这样的“监督”,而且坚决反对这种所谓“监督”。
新闻的舆论监督既然是人民的监督,新闻工作者就要千方百计地深入实际,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细心地体验、洞察、反映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必须增加来自下面的声音,代表广大群众讲话,下情上达,在广大群众同党、政府之间,在各部分人民群众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理解的桥梁,为人民群众实现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作出贡献。
总结近几年来的经验,正确地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应当把握好这么几条:第一,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定地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也就是站在党的立场上,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这是舆论监督的根本前提和出发点。第二,新闻单位通过内部参考、内部简报向上反映问题,必须力求准确,不得掺假,以免提供错误信息。第三,要充分发挥新闻的能动作用。要选择那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而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作公开报道。舆论监督有了满意的结果,群众就能从中受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第四,党和政府要支持和善于利用舆论监督来改进和推动工作。这是舆论监督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第五,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也应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
    七、必须讲求宣传艺术
要使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努力提高宣传艺术。读者、听众、观众是报纸、广播、电视的服务对象。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首先就要让他们想听、爱看,尽量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有些正面宣传内容是很积极的,但不讲究报道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不研究读者的心理和接受能力,人们就不愿听、不愿看。因此,如果不下功夫提高宣传艺术,不增强新闻对人们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是一句空话。
提高宣传艺术首先是内容问题。如果没有引人注意的内容,报道的事实没有典型意义或深刻的内涵,而片面地去追求写作或表现技巧,那只能是矫揉造作。反之,有了好的内容,但不讲究表现的方式方法,不讲究技巧,干干巴巴,枯燥乏味,也不会收到好的宣传效果。我们要求的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当然,这很难全部做到,但实践证明,只要态度端正,肯花气力,一定会有所收获。
提高宣传艺术,还有个承认不同新闻单位的差别性或特殊性的问题。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新闻工具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就报纸来讲,也都各有分工,不是按专业分工,就是按地区分工,或是按日报、晚报来分工,因而也就各有自己的特定任务和服务对象。报纸的名字就是特殊和一般的统一。讲求艺术性就必须把握特殊性,党报与专业报,中央报与地方报,以及不同的地方报之间,在报道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应当有所区别,都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提高宣传艺术,关键在于总编辑、记者、编辑要振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聪明才智,刻意求新。只要广大新闻工作者以满腔的热情对待自己的读者、观众和听众,向人民群众多多奉献精神佳品,就一定会赢得他们的信赖和赞许。
    八、注意新闻工作特点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并不否认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人们可以作多种概括,但照我看,除了前面谈到的党性以外,还要注意真实性、时效性和可读性。首先,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离开了真实,新闻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坚决防止和杜绝弄虚作假、任意拔高和凭空杜撰等不良现象。要把坚持真实性提高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高度来认识。
强调正面宣传为主,是以真实性为基础的。早在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一文中就明确主张:“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东内哄’,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我们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新闻的真实性不仅要求每一篇具体报道的新闻要素必须真实准确,而且要求从新闻宣传整体的把握上做到真实、客观、全面。如果把阴暗面集中起来,每天八个版都登不完,其中每件事都可能是真实的,但从整体上看完全不符合我们的真实情况。批评性报道,固然要实事求是,完全真实;正面报道,歌颂性的,表彰性的,也要实事求是,完全真实,否则不但起不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而且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文革”中盛行的“假、大、空”,为了某种政治需要,没有的事实也硬加上去,这种恶劣作风必须禁止。在新闻实践中,故意造假的不能说没有,但毕竟是极个别的。但由于政治水平低,调查不深入,或者因粗疏操切而造成失实的现象倒是屡见不鲜。所以治本的方法,是提高新闻队伍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提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艰苦细致的工作作风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编辑部要把这件事当成大事,每年抓它几次。否则,我们的新闻在人民群众中就没有信誉,没有权威,党和政府的威信也会因之而受到影响。
新闻姓新。要新就要讲时效。慢三拍,时过境迁,就没有新闻可言了。特别在当今社会,传播工具、通讯手段日益现代化,情况瞬息万变,我们又处在一个开放的条件下,信息四通八达,竞争日趋激烈。新闻的战斗性、吸引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递的速度。一些重大事情和突发事件,如果我们在报道上动作迟缓,往往陷于极大的被动。“美国之音”在这次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中起了极其恶劣的作用,除了它大量造谣以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报道快,利用了人们“先入为主”的心理。我们要从增强新闻的战斗力、吸引力、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时效性的问题,尽可能快地提供大量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先声夺人。这就要求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察天下风云;同时又有争分夺秒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掌握新闻报道的时机。快是相对概念,新并不是猎奇。讲求时效必须从维护国家、人民利益的需要出发,慎重考虑报道的时间、口径和效果,不能为快而快,不仅要善于抢,有时也要善于压。如遇到重大的突发事件,一时情况还不很清楚,决不能仅仅因为担心外国人同我们抢新闻便草率发稿,以至报道失实,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甚至严重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局。有时为了尽快提供信息,可先发简单消息,随后再进一步加以报道。有些事情可以多做少说,有的则只做不说,不该报的坚决不报。总之,我们追求的应当是符合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时效,是在服从党和政府领导机关有关规定下的高时效,是准确、真实前提下的高时效。
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是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人入耳、入眼、入脑、入心。为此,要大力改进文风,克服八股腔调,把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新闻奉献给广大读者,让人们喜闻乐见,成为良师益友。我们共产党人靠真理吃饭,靠真理服人。要让人们从大量的新闻中自己得出结论,不要指手划脚,强加于人。凡是可读性强的新闻,大多具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特点。人们不仅要工作、学习,同时也要吃饭、娱乐。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我们的报道面也应当是广阔的,无论是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人们都应能从新闻报道中找到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只要是有益的知识,是健康的趣味,就应该提倡和传播。
    九、继续坚持新闻改革
我们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闻宣传所处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宣传报道的内容、手段和服务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闻必须适应形势,进行深刻的改革。新闻改革如同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样,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怎样改的问题。应该指出,这种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私人办报、办台这个口子不能开。不能用资产阶级新闻观对待新闻改革,也不能照搬西方的新闻体制和模式。我们社会主义新闻改革的目的,就是使新闻工作更加符合新闻的党性原则,更好地遵循新闻的规律,发挥现代化舆论工具的功能,发挥新闻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作用。新闻改革搞好了,也有助于把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当前新闻改革要做好的工作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要完善新闻单位内部的领导体制。实行总编辑(社长、台长)负责制的单位,总编辑应有职有权。他们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要敢于负责,果断处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地方党委对此要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不应过多地干预。总编辑对一些重要言论和敏感问题,应及时请示中央或地方党委,以避免和减少失误。在报社内部要完善记者、编辑对部主任,部主任对总编辑的分级负责制。
——要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要把办好报纸、电视、广播提高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高度上来认识,充分利用有限的版面、画面和时间,尽量多提供一些广大群众所需要的信息,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为群众提供多方面的优质服务。要从群众关心和需要了解的角度,进一步拓宽报道面,对国内外各方面新发生的事实作广泛报道;要继续压缩各级领导干部一般活动的报道,需要报道的领导干部的活动,除重大的国事活动和国务活动外,要着眼于密切干群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要多侧面地宣传人民群众在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创造性活动,使之在我们的报纸、电视和广播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要改革新闻宣传内容。要加强和改进经济宣传,为经济的决策、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广泛的信息。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宣传,通过各种形式普及科技知识,促进科技进步。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这些宣传,特别是经济宣传,要改变艰涩乏味的状况,搞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尽可能与人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更多的人喜闻乐见。
——要改革新闻宣传的形式。报纸是报道新闻。要增加报纸上的信息量,就必须多报道短新闻。我们的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报纸上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领导人一般活动的新闻过多的状况。领导同志的一般性讲话、文章,凡篇幅过长的应摘要后再送报纸发表,或者只在消息中提及。内容重要而篇幅过长的通讯、调查报告,可采取分日连载的办法。报纸刊登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文章篇幅一般不宜过长,有些很有新意的长篇文章可送刊物发表,报纸刊登摘要。至于那些虚张声势、言之无物的文章,报纸有权拒绝发表或转载。报纸的标题制作必须有内容,要切题、醒目和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版面设计要重点突出,新颖别致。
在新闻改革中,要注意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广告不要过多过滥,不要助长社会上推崇洋货和追求高消费的不良风气。严格禁止“有偿新闻”。对新闻单位的各种“创收”,要认真整顿。在整顿后,他们的经费收入可能会减少,政府有关部门应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十、提高新闻队伍素质
建国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年来新闻工作的成就和贡献,说明我们的新闻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跟着党走的,是可以信赖的。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过失误,受过挫折,党对新闻工作的指导有时也有失当之处。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困难的条件下,勤奋工作,任劳任怨,这种精神是值得称赞的。在我们的中青年记者、编辑队伍中,已经有一批政治上强、业务上精、作风过得硬的后起之秀脱颖而出,我们应当继续对他们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必须指出,在这次动乱、反革命暴乱中新闻舆论导向的一度失误,各单位情况不同,应当分别吸取教训,但从总体看,主要责任在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新闻队伍中出现了个别败类,但大多数同志是经受住了考验的,特别是不少新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极为复杂困难的情况下,明辨是非,站稳立场,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
但是,由于近年来新闻队伍发展太快,培养教育工作没有跟上,加上资产阶级自由化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新闻队伍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相当多的同志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不高。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我们的队伍里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资产阶级新闻观点还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同志工作作风不深入,编采写作的基本功不扎实,有的甚至违背新闻工作者的操守和职业道德,把新闻商品化,以稿谋私。这种状况说明,如不下大力量抓紧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新闻工作的改进就无从谈起,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也不可能得到正确有效的贯彻。
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是新闻战线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当前,首先要继续认真搞好清查清理工作。要充分估计资产阶级自由化对新闻队伍影响的严重性,联系思想实际,深入批判资产阶级新闻观并肃清其影响;对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要调离新闻工作岗位。与此同时,要切实抓好新闻单位领导班子的建设,把一些政治上强、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志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新闻战线的领导人员必须善于从全局和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形势的变化,掌握好宣传的政策和策略,坚持“政治家办报”。要切实加强新闻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业务培训,并通过社会实践和新闻实践提高大家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新闻业务水平。对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记者,要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接触实际,乃至把他们派到基层做一段实际工作。新闻队伍要精干。新闻单位要严格编制,人员能进能出。要注意选拔一些有实践经验而又熟悉新闻业务的同志充实到新闻队伍中来。
    十一、严格新闻宣传纪律
新闻工作者必须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在这个前提下,新闻工作者有着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新闻报道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采、各具特色。当前之所以特别强调新闻宣传纪律,不仅考虑到这是新闻党性原则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同时也是考虑到新闻队伍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由于新闻从业人员各自的工作经历、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差异,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严格新闻宣传纪律,有助于减少差错,也有助于新闻工作者在严格要求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党领导下的报刊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定,这是纪律。个人如有不同看法、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提出,但是绝不允许利用自己掌握的舆论工具发表同中央决定相抵触的意见,绝不允许利用新闻舆论工具任意表达个人或小团体的主张、意志和感情。
对于西方和港台反共报刊发表的对我进行攻击、挑拨的文章,不得随意转载。党员和干部也不得私自同境外反共报刊建立联系,或向他们提供党和政府的内部材料。绝不允许在那些反动报刊上发表反对党的主张的文章。
新闻单位要加强保密观念,严格保密纪律,健全保密制度。对中央授权有关新闻单位发布的重要新闻,其他新闻单位不得抢先。要注意内外有别,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了解的机密,绝不准向无关人员透露,更不得传播各种小道消息。对违背新闻宣传纪律者,一定要认真追查,并根据不同情况给以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非如此,不足以改变一些单位长期纪律松弛的状况。(⑵⑶)
    十二、加强党委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毛泽东同志指出:“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新闻事业的领导,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视新闻工作,把舆论工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党委加强对新闻工作的领导,主要应抓大的问题、方向性问题。包括:选派忠于党的事业的优秀干部担负新闻单位的领导工作;定期研究宣传工作;吸收社长、总编辑列席党委有关会议,创造条件让他们早一点了解领导机关的决策、决定,多熟悉一点全局的情况;对正面宣传特别是重大问题的宣传适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对舆论导向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提醒以至进行必要的把关;督促新闻单位领导人抓好内部思想教育工作;帮助新闻单位解决他们自身无力解决的实际困难等。至于报刊的日常宣传报道业务,包括日常的版面安排,各级党政领导可放手让新闻单位的同志自行妥善处理。
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新闻工作,善于运用舆论工具推动全局工作。利用舆论工具动员群众、传播经验、指导工作,应成为领导者的一项基本功。大量事实表明,在关键时刻,新闻舆论能否保持正确导向,党委的坚强领导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那些影响全局的言论、消息和文章,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应切实负起政治把关的责任,必要时应亲自动手起草或修改。只要各级党委真正重视新闻宣传,切实加强领导,我们的新闻事业一定会生机勃勃,越办越好。
以上各点,意在对当前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一些主要问题,有个较为明确的说法,有个可资遵循的依据。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希望大家广泛发表意见,进行补充修正。(原载《求是》杂志1990年第5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