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国门卫士 文明窗口——访霍尔果斯边防哨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1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国门卫士 文明窗口
——访霍尔果斯边防哨卡
刘建国 姚永良 邱明全 罗同松
今年8月27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了霍尔果斯边防哨卡,并且题词:“当好国门卫士,建设文明窗口”。军委秘书长杨白冰亦对守卫这个哨卡的连队给予了充分赞扬。
霍尔果斯边防哨卡设在新疆西北部,与苏联接壤。哨卡的一代代官兵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忠诚地守卫着祖国的西北大门。
每天,战士们军容严整地走向国门哨楼。哨楼与营房之间是通向境外的1070米通道。隆冬,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朔风大雪,将官兵冻得嘴唇发青;酷暑,茫茫戈壁的干河滩升腾着烤人的热气。哨位上战士们风雨无阻。他们把站得直、形象好同祖国的荣誉紧紧联在一起。
今年入伍的22名新兵,到连队的第一件事就是练“站”。每天,他们头、肩、臀部、小腿、脚跟“五靠墙”,两膝之间夹一枚硬币,一站就是一小时,晚上睡觉不放枕头,半年苦练,个个都能自豪地挺立在国门哨楼上。
霍尔果斯边防哨卡还担负着数公里边境守防任务。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原连长陈全新带4名战士执行任务。战士们在雪窝里爬了6个小时,圆满完成了任务。去年的一天,指导员祁有国带领战士们徒步巡逻。突然,暴雨夹着比黄豆还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地打来。茫茫戈壁无遮无掩,同志们身上、脸上处处受伤,但是,巡逻任务圆满地完成了。
在霍尔果斯哨卡,我们没有发现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看到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赤胆之心。
1977年从河南入伍的炊事班长何明常,14年中干了12年炊事工作,年年立功受奖。他家在农村,妻子1人种了4亩责任田。去年他妻子怀孕,没人照顾。他只好把妻子接到部队。连队工作多,他没有时间陪妻子。孩子出生不久,因先天不足夭折了。晚上何明常陪着妻子流泪,白天照常坚持工作。因为他知道“一个炊事员,可顶半个指导员”。战士们吃得好,才能更好地守卫国门。他自己拿出200多元钱购买烹调书籍,刻苦学习,成了全团有名的等级厨师。
李国富1988年底从乌鲁木齐市入伍时,父亲生病还在住院。弟弟因脑瘤动手术留下后遗症,生活难以自理。同年6月,他母亲又重病住院抢救,家中来电催他回去看看。当时连队正在执行重要任务,给他批了6天假。他赶到医院时,母亲正在昏迷之中。他尽心守护母亲两天,第3天他要归队,可是母亲嘴上还插着氧气管,手上仍吊着输液针。家里人一再恳求他再住两天。李国富看着母亲混浊的泪水从干枯的眼里溢出时,失声痛哭说:“妈妈,我是哨兵,要守卫祖国大门,不能不走。您就原谅儿子不孝吧!”
曾经只有百十人的霍尔果斯口岸,重新开放后成了门庭若市的旅游地。1983年以来,边防哨卡为50多万游客提供了服务。
前两年,国际班车尚未开通,归国华侨和游客只能手提行李步行过境。一次,两位50多岁的哈萨克侨民,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儿童从苏方入境后,急着要到700公里之外的塔城探望阔别20多年的亲人。边防哨卡驾驶员贺连兵出车刚回来,听到侨胞的要求,二话没说就上了路,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才赶到塔城,之后又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帮老华侨找到亲人。老华侨紧紧握着贺连兵的手,热泪盈眶,连声说:“祖国亲人好!”
官兵们说,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联系着祖国的声誉。今年元月26日,是中国农历除夕,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口岸外运公司的装卸工已收工回家了。下午4点半,苏方20辆汽车载着400吨化肥、水泥等货物入境,如果当天不卸下来,苏方人员便无法返回,国家的信誉将受到影响。随着指导员一声令下,战士们跑步到口岸货场卸货。他们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从车上卸下一袋袋货物,手、脸、耳朵冻得通红,内衣却被汗水湿透了;身上、脸上的热气蒸发出来,结了一层白霜,一个个都成了“雪花人”。当家家户户都已吃完团圆饭,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会节目时,我们的战士仍在货场里忙碌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