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只有上帝才能造出来”——沪东造船厂建造柏林快航号拚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14
第2版(经济)
专栏:

  “只有上帝才能造出来”
——沪东造船厂建造柏林快航号拚搏记
本报记者 曹瑞天
刚刚跨入90年代,人类造船史增添了夺目的一页:迄今世界最先进的2700箱冷风集装箱船“柏林快航”号,在中国建成下水!
国际造船界权威人士评论:目前除少数特殊船舶外,中国再没有什么不能造的船了。
船上浩繁的调试工作,曾令一位瑞典服务商目眩:“这艘船太先进了……只有上帝才能造出来。”此话未免言重,但却发自内心。
造船的“上帝”就是上海沪东造船厂的职工。
建厂38年的沪东造船厂,多年来形成一种企业精神:团结、拚搏、进取的“沪东精神”。
1987年,联邦德国哈劳公司对日本、南朝鲜和原联邦德国的一些船厂考察后,决定将一份世界未来型集装箱船订单交给沪东造船厂。这艘集30多家科研单位最新成果,耗6400万马克,历时4年开发出的新型船,要寻求技术、生产和施工设计的合作伙伴,解决劳动和技术密集的一系列难题,中国最为理想。世界海事界议论:中国尚未造过远洋大型集装箱船,过去是进口,如今为国外造更先进的船令人注目。船东也心事重重地说:“衷心希望贵厂造船成功,否则我将无法在汉堡呆下去。”这位德国人留给中国人的路更难走。合同规定:限期交船,否则每超一天罚款5万美元。
这艘船总体布局比通常标准多装200箱,营运成本降低了,船上设备高度密集,增加了设计施工难度。为了节能,船用主机和电机使用廉价的高粘度重燃油,主发电机首次采用变频电制新技术,冷藏系统实行集中制冷,成本节约一半,却加大了燃油、动力和冷藏系统的复杂性。同时,船外侧、尾部和船首分别采用平船体、不对称球尾和球鼻首新式结构,船体呈优化线型,时速可达21海里。偌大巨轮,定员仅为10人!船上所设管理中心和操纵中心,集雷达、遥控、自动导航系统于甲板,又加剧了调试的艰巨性。
船期、困难、资金、信誉,种种压力向沪东厂袭来。只有背水一战!
巍巍船台,魂系万名职工;滚滚浦江,身负民族重望。造船中的困难,远比设计的复杂。
为减轻4万吨巨轮的自重,船体采用量轻质硬的合金钢,焊接困难,钢板需预热到100摄氏度以上,电焊工人们严冬中是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手中焊枪,把焊缝一寸寸地累积了10公里长!
制冷试验的上百个项目中,调试人员却在冰点下昼夜操作,不少人竟在夏季患上冻疮。
船体主要部位是双壳的,涂装面积高达26万平方米。其中难度最大的喷涂面积近2万平方米,在国际造船业也十分罕见。在江南造船厂的无私援助下,18天内仅喷砂就耗掉1300吨,涂装质量完全达到国际标准。外商望着锃光耀眼的喷涂面深为震惊:欧洲一流船厂设备,完成任务也得30天左右!
船上2万多根各种管路,长达260公里,交叉密布在有限的空间里,给安装、调试和校正带来许多难题。工人们爬出爬进,俯仰侧卧,长时间操作,四肢麻木,呼吸困难,一批接一批上去干。
在“柏林快航”号下水仪式上,随着哈劳公司董事长班宁生夫人手起斧落,香槟酒四溢,彩球飞舞,“怀胎”两年的巨轮,终于一朝“分娩”,并向世界宣告:中国完全有能力制造世界上最先进、最精美的冷风集装箱船,中国船舶工业当之无愧地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沪东造船厂的成功,来之不易,亦非偶然。十年来,他们为国内承建了跨江大桥、电视塔、大厦钢架、电站等大型工程,显示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生产实力。同时,沪东船厂先后为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智利、埃及、罗马尼亚和联邦德国承装散装船、工作船、油轮和中低速船用柴油机20多台;在技术上,多次与日本、英国等造船厂联合设计、建造船舶,积累了丰富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验,发展和壮大了自身的力量。
“柏林快航”号的建造成功,正是企业在走出低谷,攀登高峰中的一次锋芒初试。这艘船将列入联邦德国劳埃德船级,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高水平货轮。难怪船长克努尔先生喜形于色地说:“我们把这艘船看成是美丽的女皇,驾着她让全世界一睹风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