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建设乐园的人们 ——在荆江分洪工程工地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6-23
第2版()
专栏:

建设乐园的人们
——在荆江分洪工程工地上
本报记者 白 原
在长江的中游,从湖北省的枝江县到湖南省的城陵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荆江。滚滚的长江经过险峻的三峡,在这里流入一片广阔的平原。江水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在这里淤积起来,在江流中造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和无数江底的浅滩。被阻塞的江水常常泛滥,给两岸的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人们世世代代梦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为了战胜洪水,人民政府开始治理长江。按照人民政府的第一步计划,由长江南岸的太平口南至藕池口和安乡河北岸,由虎渡河东岸东至长江岸边,建立一个分洪区;在这个分洪区北端的太平口,建筑一座巨大的进洪闸;一旦长江洪水暴发,即将洪水从这里放进分洪区。为了节制洪水,在分洪区南端、湖北省石首县黄山头脚下,建筑一座节制闸,同时修筑和加固分洪区周围的堤岸。
一列一列的帆船,沿着长江,载来沙子、石头和钢铁。到这里来参加这个伟大建设的民工和军工,一共有二十多万人。入夜,长江岸上电灯辉煌,劳动的歌声,从一个早晨唱到另一个早晨。
从沙市乘小汽船西行三十里,就是太平口。站在这里的长江堤岸上往前一望,茫茫的原野上,布满了临时搭起的草房。无数红旗散布在工地上。一百多里长的轻便铁路在整个工地上伸延着。参加运输的解放军战士、工人和农民,推着长长的装满石块的斗车,向前飞奔。在轻便铁路的进口处,安设了一盏用木板做成的红绿灯,站在每一个铁路交叉线上的纠察队员,不停地挥动红绿旗子,指挥着整个工地的交通。“快呀,加油呵!”一群一群的解放军战士,在隆隆飞驰着的斗车后面吆喝着,奔跑着。那些从来没有推过斗车的农民,常常飞跑着推了一段,然后跳上车架,让车子自动地向前飞驰。他们则站在车架上纵情大笑。
沿着纵横交错的轻便铁路向着工地的中心走去。绕过那些响着马达的草棚,在虎渡河的东岸和长江南岸的一个三角地带上,这就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大水闸——太平口进洪闸的所在地。从水闸的护坡到已经架设起来的闸顶上,劳动的人群遮住了天空。水闸两旁的无数大广播筒,播送着世界上各种美妙的音乐和动人的歌曲。在那混凝土拌合机的隆隆声和那钢铁的碰击声中,响起了震动天地的喊声:
“快呀!快呀!快呀!……”一个年青的女同志举着一个大喇叭筒,站在那滚滚的人群中间,用响亮的嗓子呼喊着。一片巨大的劳动的歌声回应着她:
同志们呀,
——咳哟嗬!
快快干哪,
——咳哟嗬!
战胜洪水,
——咳哟嗬!
建乐园呵!
——咳哟嗬……
工程飞快地进展着。工人们爬在高高的棚架上,开始安装闸门了。他们挥着手上的铁锤,把整个天空都敲打得震动起来了。无数风铆机的铆钉,发出一片“咯咯咯咯……”的笑声。
太阳悄悄地落下去,工地上的电灯亮起来。人们夜以继日地劳动着。电灯的白光照耀着天空,电灯网沿着水闸,织成一条灿烂的银河。安装闸门的电焊工人手上发出耀眼的闪电。在水闸的旁边,那些工人和解放军的战士们正在建筑水闸的护坡。混凝土拌合机沿着护坡不停地转动着。工人们一边照管机器,一边指挥解放军的战士们往机器里装碎石、沙子、水泥和水。解放军的战士们推着手车,装满了一车车由机器拌好了的混凝土,向护坡上飞驰而去。他们正在进行着劳动竞赛。数十部拌合机隆隆地响着,混凝土不断地倾倒在护坡的底板上,灌满一片又一片。有一个战士推着一辆手车,走到一个陡坡上。陡坡的转角处有一滩泥水,他站在那里犹疑了一会儿。另一个战士跑过来,想把手车抢上去。因为跑得太急,一下子滑倒在那一滩泥水里。前边的战士把手车放下,把那个滑倒了的战士从泥水里扶起来,一面咯咯地笑着:“你看你!急成这个样子。”从泥水里站起来的战士说:“你不急,我可急!谁能看着人家当英雄,自己落在后面?还不快跑!你一个人要把大家都拖在后面了!”一个站在机器旁的工人,不声不响地拿着一块草垫子,铺在那一滩泥水上,让手车继续飞跑过去。看着这些动人的情景,谁都会想:人是多么可爱呵!在这里,没有隔阂,没有妒忌,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手挽着手,一同歌唱,一同劳动,无论什么力量,也不能分开他们的。
半圆的月亮被乌云遮住了,风夹着雨吹过来了。荒野上的气候,骤然变得好像深秋一样。到工棚里躲一躲吗?没有人这样想,更没有人这样作。一个工人手里拿着一把铁锨,全身淋得湿漉漉的,站在
一个小棚子前面,呆呆地看着。四面的灯光映照着他那张微笑的面孔,使人感到幸福和愉快。
一个早晨,在那些帆船停泊的江边,一列长长的队伍走过来。队伍前面举着一面旗子,队伍里面有许多穿得红红绿绿的妇女。他们一边走着,一边唱着。这是船员们和他们的家属所组成的队伍。他们参加了伟大的荆江分洪工程,他们完成了运输任务以后,又来实行义务劳动。他们把这种义务劳动叫做献石运动。他们要把自己运到的石头,代替搬运工人,运到工地上去。有一个九岁的女孩子叫陈翠娥,一个十岁的女孩子叫唐金莲,她们两个人抬着一个小筐子,她们的脸颊因为用力而涨得通红。那些大人们看见她们,总是带着夸奖的口气嘱咐她们:“翠伢子,金伢子,好好抬,不要把脚打着呵!”
提起妇女们来,故事可多呢。在黄山头节制闸那边的工地上,有三百多个四十多岁到十五岁的从宜昌市来的妇女。建设荆江分洪工程的消息传到宜昌的时候,大家都到政府去报名,妇女们也要参加。开始的时候,当地政府因为照顾妇女们的身体,不让妇女们参加。于是她们就嚷着:“说妇女翻身,这样大的事情也不让我们去,翻个什么身呀!”她们一次又一次地向政府请求,最后还是被批准了。
有一个宜都县的妇女,名叫张茂贞,今年才二十一岁。但是,她过去所受的折磨,一辈子也说不完。她的父亲和母亲,因为受不了旧社会的苦,很早就死了。一个孤零零的女孩子,给人家挑水、做零工,受尽了欺负和侮辱。解放以后,张茂贞再也不受人家的欺负了。她靠着自己辛勤的劳动,生活慢慢地好起来了。在去年她和本乡的一个年青人结了婚,两个人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大家开始参加荆江分洪工程的时候,他们两个人一起报了名。那时候,大家怕她的身体受不了,到了工地上,还是劝她回家去,但是她怎么也不肯。就有人说:“你看别人没有两口子一起到这里来的,只有你们两口子,你就是舍不得他才不肯回去吧!”她说,她就是舍不得他,舍不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才来到这里的。她在工地上积极劳动,已被吸收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且成为祖国伟大建设的特等模范。
仅仅两个半月的时间,中国人民以世界上稀有的速度,完成了这个伟大的建设工程。现在,长江两岸禾苗青青,几百万亩肥沃的土地,再也不会遭受洪水的威胁;幸福的日子终于到来了。(附图片)
湖北省松滋县民工在已完成的进洪闸引堤上,用青草铺成“人民安全”、“战胜洪水”等字样,作为纪念。
在太平口工地上指导工程建筑时的苏联水利工程专家布可夫同志(右)。
这是进洪闸第三十孔闸安装闸门支轴的情形。这些闸门支轴是用起重机吊装的。
这是未浇灌混凝土以前的太平口进洪闸闸墩工程的一部分。
钳工贺毓菊改进了测量闸墩支座上的轴心距离的吊线方法,使工程能提前完成。这是贺毓菊(中)指导工人安装支座的情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