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生意经之“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15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生意经之“精”
计泓赓
最近在汕头经济特区落成开业的锦龙中心,是家港商独资企业。6年前老板刚到汕头特区办锦龙真丝绸制衣公司时,只是租用部分通用厂房;如今则已自建起了从炼染到制衣两座5层和6层高的现代化厂房,连同职工宿舍等,占地近3万平方米,投资已超1亿港元,将来还要自建丝绸印花厂。厂里订单饱满,产品全部外销。何以“发”得这样快?当然特区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汕头有充足的劳动力,这是很重要的,但和锦龙董事长陈锡谦讲究生意经也有很大关系。
陈锡谦说:“我们喜欢研制新产品。我们的口号是‘天天创新’,每年要投入100万到150万元试制开发新产品。”
此话不假。一种远看像砂洗牛仔布、名叫“碧纹”的真丝绸服装,技术要求高,国际市场刚问世不久,这里却已成批生产了,而且质量超过了别人。开初厂长不敢接,怕试制不成要赔很多钱。董事长坚决让搞,说是成功了最好,不成功绝对没有你的责任。结果试了两个月,成功了。一位外商一开口就要2万件。
“天天创新,即使是高价销出,很多客户也愿意找上门来。”陈锡谦自信地说。出口产品要保质、保量、保交货期,三“保”不缺,才能打出“金字招牌”,使老客户不走,新客户又来。然而,保“新”是这“三保”的精髓。它看似寻常,做来不易,持之以恒更难。
试想,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日新月异,不出奇,不保新,何以制胜?要使出口产品走俏,不致沦为地摊货,就要舍得投资金,下功夫,天天去创新。出口的优胜者几乎没有不跟“创新”结缘的。企业的信誉也是在创新中提高的。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对此莫等闲视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