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论以‘硬’治‘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15
第5版(理论)
专栏:

  论以‘硬’治‘软’
钟本源
出现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手软”的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理论根基不过硬是一个根本性的深层原因。在过去相当一些时间里,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导向方面的自我软化,拿不出强有力的精神武器,以致整个领域都“硬”不起来,在一些单位出现位置偏了、班子散了、阵地丢了等状况。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一个重要教训。现在要克服这“一手软”的状况,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从根本上抓起,筑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根基,掌握过硬的理论,做到以“硬”治“软”。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历来的一个强大优势,但就其理论体系的探索和重视来说还是很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凭经验决定如何去做,缺乏较深的理论思考。加上长时间以来,时而出现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的“突出”论,时而出现对思想政治工作抱怀疑态度的“改造”论,以及实际工作中表现的“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的“软化”论甚至“取消”论,更增加了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的复杂性,从而也说明了对其在理论上加以充分论证的重要性。同时,由于我们现在处在新的历史时期,情况新了,任务新了,工作新了,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以新的面貌出现,要求做出新的理论阐述。因而,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理论研究和拿出过硬的理论,对于解决“一手软”的问题,不能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作为相对于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有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内容和理论根基,而且需要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以便科学地去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位置和作用,研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并进一步上升到理论,总结出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主人。各个方面的领导干部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同时又要引导和带领群众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我想,这是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有效灌输,让广大人民群众去自己认识自己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正是这一活动,给人们破迷惘,辨是非,明方向,从而进一步振奋精神,豁出力量,去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在唯物辨证法看来,属于物质文明建设范畴的经济建设是第一性的,因此,坚持以此为中心,把它作为“硬”任务来抓,这是完全对的。但这一手“硬”,并不意味着抓思想政治工作一手就应该是“软”。事实说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属于意识形态,是第二性的,但它对物质文明建设,却具有积极的反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作用,不仅不会影响和削弱物质文明建设,相反是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一种强大动力,精神变物质,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所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硬”。
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在发展,经济建设在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要求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求发展。为了促使其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加深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说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新经验、新办法。人是活的,人们从事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自觉的活动,作为以人为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必须在经常处理人与事、思想与工作、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中,特别需要多在“活”字上下功夫。
由上可见,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软,必须硬,这不是什么人一时的主观臆想,而实属客观的必然。所以,我们在强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学习,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致随风摇晃,任意由“突出论”、“改造论”一类错误理论去加以摆布,去自觉避免那种见人不见物的精神万能论,或者见物不见人的庸俗机械论。
大树枝叶繁茂在其根深。思想政治工作有了牢固的理论基石,再大的风浪也能经得起考验,始终巍然挺立。
    (作者为四川省南充地区农业银行研究所所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