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也应理解温州人——温州柳市查劣随记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17
第2版(经济)
专栏:追踪报道

  也应理解温州人
——温州柳市查劣随记之三
新华社记者 杨理科 本报记者 高保生
随国务院联合工作组采访期间,常听到温州一些领导忧心地说:伪劣货把温州产品的名声搞坏了,即使是质量好的产品信誉也受到影响。再不治理,温州的经济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此话言重了些。但可以看到温州人对伪劣产品的危害已经有了认识,要求治理的愿望很迫切。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害国、害民、害己,也败坏了温州和浙江的声誉。现在是到了下决心从根本上治理的时候了。
的确,温州货的声誉欠佳。诸如乐清的低压电器,永嘉的虚假广告,还有阀门、量具衡器等伪劣产品事件,都是有证可查的。记者去年在东北地区采访,就曾看见一些大商场门口贴着告示:请不要购买温州产品,对温州产品质量的投诉,本地消费者协会不予受理。对此,温州人不知作何感想?
但是,就记者在温州一周时间的逗留,发现这里的产品质量并不像传言的那么可怕,而且有些产品的质量相当不错。也是在乐清县,有一铜管件厂,他们的铜管件三通接头,填补了国内行业的空白,而且成为给我国“亚洲一号”卫星配套的产品。能说他们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吗?还是在乐清县,就在柳市区,铭东开关厂生产的空气熔断器,开国内生产先河,为我国数百家进口国外成套设备的企业所使用,省去了大笔进口这一产品的外汇,被国家石化总公司指定为配套产品。类似企业在温州不乏其例,在乐清亦不少见。可是这样的产品名不见经传,广为流传的却是一边倒的呼声:温州假货。这显然不够公平。
在温州,外地人对那里的富裕往往都是惊诧的。拔地而起的新住宅楼群,装修漂亮;穿街过巷的几千辆个体出租汽车和奔驰呼啸的数万辆摩托车,实在让人眼花缭乱。而在外地,温州人的声誉却每况愈下。尽管富裕与坑蒙拐骗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但许多人还是把它们之间简单地划上了等号。为此,温州市委的一位干部在与记者交谈时说:“外地人应该理解我们温州人。”
他举例说明。温州产的时下流行的“王中王”防风打火机,寿命只相当于日本产的那种不能灌气的一次性打火机,在当地只卖10来元钱,可到了外地,价格就猛增到上百元,“名头”也随之上涨。本来就是低价低档货,可消费者却以为是高档名牌,为此花了重金。结果是温州人代“倒爷”受过。
还有,温州制作的鞋,式样新颖,但用料欠佳,穿一个多月,甚至十几天就坏。它满足的是年轻女孩子追求时髦、崇尚新款式的心理,原本就没打算让它“经蹬又经踹”。这种鞋在温州市场只卖七八元,而到了外地要价就没边了,七八十元,上百元一双的也有。质价不符!于是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的帽子又扣到了温州人头上。而那些大包大包地把温州货运往各地的“倒爷”,自己赚大钱,别人代挨骂,心里不定怎么乐哩。
温州地处沿海,接受新信息快,产品以款式新取胜,并不讲究经久耐用。花几元钱买双鞋,穿几天就扔,也值了。这与其他地方既讲款式又要耐用的消费观念比起来,大不相同。而款式是明摆着的,是否经久耐用只有实践了才知道。这就为中间商提供了可钻的空子。
据说,在北京市场上,70%的西服是温州货。记者在温州的妙果寺服装市场,花120元买了套西服,这种西服在北京起码要200元以上。我们在市场转了一圈,看见不少打包外运的批发商。我们问一位东北来的商人:这一趟能赚多少钱?他笑了笑,无意回答。
温州确实有不少假货劣货,应该打击查处;但温州也有不少新货快货,应得到信任和理解。有些则属于生产适应消费变化的新趋向,不能再以老观念轻易地加以否定。试问,有谁会责问“一次性”的卫生筷为什么不用象牙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