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帅星陨落 功名永耀——沉痛悼念徐向前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18
第3版(综合)
专栏:

  帅星陨落 功名永耀
——沉痛悼念徐向前同志
李德生 程世才
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徐向前元帅,溘然长逝了。噩耗传来,顿时使我们沉浸在悲痛和哀思之中。半个多世纪以前,他就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我们这些大别山区贫苦农民的子弟,是在党的领导和他的统帅下,才能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从土地革命战争的风暴和枪林弹雨中,锻炼成长起来的。那段历尽艰险、顽强苦斗的岁月,以及他的统帅形象,深深印记在我们心中。建国后他是军委决策人和领导人之一,长期领导我们为保卫和巩固国防而奋斗。每当我们去看望他,都会从他那朴实亲切的指示和谈话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他的逝世,不论对党的事业或我们个人来说,都是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
徐帅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六十多年来,他在党的军事领导岗位上,运筹帷幄,身经百战,呕心沥血,奋力开拓,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的伟大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向前元帅具有不畏强敌,视险如夷,坚韧不拔,雷霆不移的宏伟气魄和革命毅力。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而且也是他能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严酷斗争环境中,带领部队一往无前,屡履险境,迭摧强敌的一个重要因素。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既曾取得过多次粉碎敌人“会剿”、“围剿”、“围攻”的辉煌胜利,也曾因机会主义错误的干扰而遭受过严重挫折。徐帅不因胜利而骄傲,不因挫折而灰心。越是面对险境、逆境,他越是能以惊人的耐力和毅力,把部队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冲破险关,扭转危局,奋勇夺取新的胜利。1932年夏,当徐帅指挥部队连续取得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进攻战役的胜利后,方面军总兵力发展到4.5万余人。张国焘被胜利冲昏头脑,没有采纳徐帅休整部队、准备迎击新“围剿”的正确意见,而是要求部队“不停顿地进攻”。结果,当第四次“围剿”来临时,我军疲惫不堪,仓促应战,无法打破30余万强敌的分进合击,被迫西越平汉路,进行战略转移。途中,敌人的重兵前堵后追或平行追击,部队没有根据地作依托,随时有被敌人包围和消灭的危险。徐帅处变不惊,力挽狂澜,率领全军边打边走,西行3000余里,开辟了川陕根据地。枣阳新集之战,是转战途中的头一场恶战。我军遭敌5个师、一个旅的包围合击,右翼制高点被敌控制,危险至极。徐帅挥军反复向敌冲杀,终于冲出敌人的包围圈。激战中方面军总部曾遭敌突然袭击。徐帅将身边仅有的300余名机关和警卫、通讯人员组织起来,与敌搏杀;十一师政委李先念闻讯后火速率部驰援,才保证了总部的安全。这一仗,我三十二团团长林维权、三十三团团长吴云山英勇牺牲,徐帅甚为痛心。每当和我们谈起这两名优秀指挥员,他都流露出深切的怀念之情。1934年7月,在粉碎敌人六路围攻的万源决战防御中,尤其显示了徐帅超凡的革命胆略和魄力。当时我军经八个多月的连续战斗,粉碎敌人的三次进攻,收紧阵地至万源一线。刘湘投入80余团的兵力发起第四次猛攻,以夺取万源中心目标,战况空前惨烈。徐帅排除兵退汉中的主张,指挥部队决战防御,与敌决战近20个日夜,歼敌万余,赢得反攻条件,转入大纵深迂回歼敌。黄猫垭一战,消灭敌军2.4万余人。长征途中,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南下错误方针,红四方面军又遭到重大损失。徐帅与朱德、刘伯承等同志一道,团结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克服重重困难,从而推动了部队第二次北上,为党保存了大批战斗骨干。
向前元帅指挥战争,善于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歼敌制胜。鄂豫皖红军建设初期,部队只有几百人,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徐帅提出“集中作战,分散游击”、“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等战术原则,指导红军与敌周旋,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当红军力量逐步壮大起来,他指挥部队以运动战为主要形式,诱敌深入,“飘忽”击敌。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即取得奔袭敌第三十四师,活捉敌师长岳维峻,歼敌6000余人的重大胜利。1932年3月,徐帅指挥的苏家埠战役,是一个围点打援、野战歼敌的光辉战例。鉴于敌人深沟高垒,凭坚固守,他以少部兵力死死围住苏家埠等点上的守敌,而以主力布于预定战场,张网以待,伺机消灭来援之敌。结果,敌皖西“剿共”总指挥厉式鼎率15个团的援兵前来,进入我“口袋”里,悉遭歼灭。点上敌军,亦束手就降。这次战役为时48天,红军共歼敌3万余人,生俘敌酋厉式鼎及旅长5名、团长12名、官兵两万余人。在川陕根据地,徐帅将内线防御、反攻和外线出击相互配合,审时度势,机动歼敌。当敌人数路大规模围攻来临时,他以“收紧阵地”的积极防御战法,依托川北的山险、隘路、垭口、密林,“分兵把口”,节节抗击,逐步向心退却,待大量消耗和严重疲惫敌人后,再集中主力转入总反攻。而当敌军退回巢穴,暂取守势时,则抓住战机,挥军外线进攻,各个击破。1933年秋发起的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大获全胜,使根据地扩展到4.2万平方公里,人口逾500万,红军发展到5个军8万余人,形成川陕根据地的鼎盛局面。在新时期我军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徐帅反复教育我们:现代战争和过去战争相比,无论是作战对象、战争规模,以至许多作战方法,都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如果仍然用老眼光看待和指导现代战争,就会碰大钉子,吃大苦头。他强调一定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我军经验,研究外国经验,掌握世界军事形势的动向和军事思想的演变,从敌我双方各方面的实际出发,探索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规律,用来指导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和今后反侵略战争的实践。这充分反映了他一贯注重从实际出发,着眼战争的特点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向前元帅治军从严,爱护部属,特别重视通过严格的训练和教育不断增强部队战斗力。他的带兵特点,首先表现在从严要求上。决不容许部队松松垮垮,稀稀拉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如果谁违犯了政治纪律、战场纪律、群众纪律,他都铁面无私,不论职位高低,一定要追查到底,严肃处理。在他的严格要求和教育下,服从命令听指挥,指到哪里打到哪里,行军不踩群众庄稼,打仗敢于“坚持最后五分钟”,危急时不丢弃伤病员,战场上不准将烈士遗体落在敌人手里等,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传统作风。他心里总是装着全军将士,经常深入各部队问寒问暖,帮助部队解决实际困难。每当大的战斗来临之前,他都要亲自到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部队中进行动员和检查,鼓舞士气,落实作战计划;战后再疲劳,也要先去慰问伤员。他经常教育干部:人是最宝贵的,部队的有生力量主要是人,是士兵。所谓爱兵,首要的是关心他们的成长,爱护他们的生命。只有通过平时的严格训练去提高他们的觉悟、智慧和杀敌本领,战时才会减少流血牺牲,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鄂豫皖红军建设初期,徐帅就要求部队“加强游击战争的战术训练”,“加强士兵军事技术”,“加强连、排、班长的指挥能力”,形成部队的练兵传统。部队发展壮大起来之后,他根据不同时期的作战对象、地形条件和我军的装备状况,确定不同的训练重点,组织部队严练苦练。1933年6月,当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粉碎敌人的三路围攻后,部队新成分大量增加,徐帅组织部队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练兵运动。有力地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和作战能力。尤其是夜摸夜袭战术和四大技术(射击、投弹、劈刺、土工作业)的普遍掌握,使部队往往仅用一个班、一个排就能消灭数倍于己的敌人,大大减少了自己的伤亡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徐帅多次强调要把训练工作和院校工作提到战略地位。他要求我们从实战需要出发,研究敌人的编制装备、作战特点和作战方法,根据未来反侵略战争中陆上、空中、海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战斗情况,从难从严来训练部队。要切实加强各军种、兵种的专业训练,更重要的是搞好合练,提高合同作战的组织指挥能力。他说:要十分重视对各级干部的训练。部队训练成绩的好坏,战场作战的效果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干部的训练水平。在这方面军事院校负有重大的责任,要切实把军事院校办好。
向前元帅一贯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廉洁朴素,不愧为党性坚强的楷模。他虽然长期统帅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战功显赫,但却从来不居功自傲、突出个人,而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时刻注重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他经常教育干部,个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分子,没有党的领导便没有个人作用的充分发挥,没有革命事业的胜利。军队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党性观念,自觉维护党的绝对领导地位。1929年11月,他与戴克敏起草的《军事问题决议案》中,就明确提出“高级党委应规定全军党的工作路线”,“红军游击到各地时,其军事行动应由党委及各该地党部开联席会议决定之。”从而在部队中树立了坚强的党的领导观念。指战员只要听到是党的决定,立即无条件地执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徐帅领导部队紧紧团结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有力保证了建军和作战任务的胜利完成。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徐帅针对部队党委集体领导在十年动乱中受到严重破坏和削弱的状况,在军委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党委工作,要坚持集体领导,不要搞书记个人说了算。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大家出主意,发挥集体智慧。要实行分工负责制,分工要明确,分给自己的工作要勇于负责,也要敢于承担责任。功劳归于自己,错误推给别人,这样的领导没有一个不垮台的。徐帅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一贯顾全大局,甚至委曲求全。在红四方面军,他与张国焘等人共事,心情一直不舒畅。既要讲斗争,又要讲团结;既要坚持原则性的意见,又不能越权行事。建国后,徐帅和我们谈起这段困难处境,曾无限感慨地说:如果当初中央派周总理来鄂豫皖就好了,部队也不会遭受那么多的磨难。十年动乱期间,徐帅因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反党乱军罪行而多次受到“批判”,并被下放到二七机车车辆厂接受“再教育”。后又被限令离京,“疏散”到河南开封。他不计个人得失安危,一心系念党的事业,忍辱负重,继续坚持斗争,直至林彪、“四人帮”垮台。不论在战争年代或和平环境中,徐帅都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阶级本色,勤俭建军,勤俭建国,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乱花国家钱财;生活上严于律己,决不搞特殊化,为全党全军树立了光辉榜样。
向前元帅是不朽的。他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光采照人的崇高思想品德和伟大历史功勋,将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怀念。我们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紧紧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1990年10月11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