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今日李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18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大地星光

  今日李宁
黄爱卿 郑启谦
在西藏念青唐古拉峰一个以光明之神命名的地方,在距离太阳最近的极地,李宁接过从太阳底下燃起的“天火”,庄严走向十一届亚运会会旗。
这位昔日的“体操王子”,代表运动员前往接受亚运火种。在中国,他何曾不是一个火种,擦亮过体坛的天空?!
循着李宁的屐痕,“健力宝”一个电话直打到西藏。回说不见李宁。谁知说话间,李宁一个“托马斯全旋”,旋回古镇佛山。那里正紧张筹办翌晨开锣的1990“李宁杯”亚运会体操选拔热身赛。作为本赛事的总监、副裁判长,他得亮相。
征尘未洗,他又接电话。原来中国驻外使节已在“健力宝”待见李宁。作为健力宝总经理特别助理,他该尽地主之谊。
往返数千里,历经大事三桩,同在24小时内,人说李宁的时间是立体的。
不过也有被时间击败的时候:
“李宁的车抛锚了”!
这是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他驾着车追赶时间。许是太累了,车子不听使唤,撞在道旁的水杉上。电话打回“健力宝”时,小镇已睡醒一回。
叩开家门,时钟敲过两下。电灯亮着,李宁知道母亲还在等他。“妈,一切刚开始,是艰苦些。不过你放心,我什么时候没有挺过来?”
如果他不是过于苛求,如果他把事业的休止符打在生命的巅峰,他该能悠哉悠哉的。106枚金牌,其中14枚为世界级别,这足够他享用一辈子了。然而他却选择了从零开始的事业——加盟“健力宝”,开发中国名牌运动服。
这是一条陌生的路。摆在眼前的再不是他驾轻就熟的“李宁飞吊”、“李宁双杠”,而是客商、订单、资金、产值、税利等等。
运动量加码,李宁8个月拿下500多人的服装公司。从与外商签署合同到引进设备、培训人员、建厂房、出产品,一切都赶在时间前头。细心的来访者发现,他的厂子里头,竖着一个牌子:“全部加班”。亦不知它挂于何时,又以何时为限。人们只知道这家企业正赶制一份礼物贡献亚运。可不是吗?当数以万计的亚运火炬传递者从祖国四极奔向亚运会场,当中外记者穿梭于亚运赛区,当中国选手荣登亚运领奖台,人们将会看到作为运动服牌子,作为自身价值的李宁的名字——它,属于中国!
“以前并不是这样”,李宁悻悻地说:“我算什么?在去夺取金牌的时候,身上穿着的是外国名牌运动服,为国外名牌产品做活广告。”
早在1980年,李宁被选上国家队以前,他的母亲为他跑遍南宁,才购得一套还看得上眼的服装。回来一穿,宽大无比。“妈,我们是搞体育的,讲究体型,你给改一改吧。”但,当他知道母亲只能用手一针一线为他改制时,他放弃了这个要求。从那时起,他便觉得中国的服装太单调、太呆板。
10年之后,当“健力宝”总经理李经纬与他谋划兴建运动服装厂时,他来了劲,翻阅了大量的服装史料,从中发现:第一,驰名世界80年历史的鳄鱼恤——拉考斯特运动服装所以历久不衰,完全源于人们对两位同名网球巨星穿着鳄鱼恤的崇拜心理;第二,今天的登山服、羽绒服所以风行全球,也出自人们对登山运动的向往之情。正是这种向往,必然引来一种消费追求,推动一个服装潮流。不仅如此,他还对珠江三角洲的服装行业进行考察,发现这些厂家无论生产技术,还是管理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的。可出产的名牌产品,却只能打上老外的牌子,自己赚点加工费。
“我们要创中国名牌运动服”。李宁说。
这条路不好走,用李宁自己的话说:“告别体坛之后,连休息几天的时间都没有”。是呀,翻开他的日志表,时间确实是立体的:今天还在“健力宝”,明天便到达北京;上午还见过他,下午就又到了海南。破万卷书,行万里路真成了他同时并举的必修课。
忙,总归忙,李宁还是要分一点时间给自己。每逢到达一个地方,在时间的空隙处,他总会悄悄地提着那包跟随他多年的体操鞋、皮护掌、绷带等来到体操房,做一个“十字悬垂”,来一个“转体720度旋”,或者翻一个又高又飘又轻的跟头。是啊,在经济竞技场上旋得太久了,有时还眷恋着鞍马上那一个漂亮的托马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