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科技,开拓着通往世界之路——大连造船厂打开国际市场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19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开拓着通往世界之路
——大连造船厂打开国际市场纪实
本报记者 段心强
过去,到世界各地寻找客户;如今,各国船东盈门,纷纷要求购船——大连造船厂在国际市场上地位的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
他们生产的第一条出口船“长城号”,在日本与美国之间的海洋上航行,途遭多次狂风巨浪,一直安然无恙,被船东称之为“无可怀疑的优秀船只”。
他们为挪威一家航运公司建造的6.9万吨成品油轮,在操作、导航及通讯方面设有高度自动化控制的装备,被认为是“世界上只有少数造船技术先进的国家才能建造的船只”。
挪威一家航运公司同时从三个国家购进三条同一种船只——11.8万吨穿梭油轮,一年之后,唯独大连造船厂造的一条没因事故影响运输,被称为“不停航的船”……
大连造船厂已跻身世界强手之列!
在困境中找机遇
1985年,41岁的王有为和比他年长一岁的李少丹,分别在厂长和厂党委书记的“交椅”上就职。当时的形势真够严峻的,“就职演说”还没来得及作,就接二连三传来要命的消息:4条已造成的出口船因船东破产而弃之不要,2亿元的资金都积压在那里!这也难怪,当时的国际造船业十分萧条,一条船的定价只相当于1980年的一半,不少很出名的造船厂被迫倒闭。国内改革、开放的大潮冲毁了许多旧的生产秩序,大连造船厂按国家计划造船、按国家规定提取利润的“旱涝保收”的状况已写成历史存进档案,需要自找客户、自找原料。市场疲软、船价暴跌、原材料涨价的现实,使许多刚从计划经济来到商品经济海洋中的企业领导人处于迷惘之中。
唯物辩证法的武装,使王有为和李少丹高人一筹,他们既看到困境一面,又看到机遇一面。王有为说:“世界造船业不景气,但还需要——要求造价低、质量高的船只。而发达国家的造船厂工资高,做不到,我们的劳动力便宜,原材料相比之下也廉价,造价不高。我们大连造船厂有90年历史,集中了一大批专家,还有1.5万多名敢于拚搏的工人,能造出高质量的船只。
这种思想在大连造船厂职工心中点燃一盏灯,上下一致投票表决:“面向世界,开拓前进。”正在建造的两条出口船离交货期还有60天,他们把这当成一场决战来打:打胜了,闯出一条生路;两炮放哑,在世界上便是挂上号的末流造船厂家,自己成了自己的掘墓人。于是,全厂职工总动员:王有为背着行李住到厂里;厂里干部组成一支服务队,送饭、送饮料,还突击一些急活、重活;“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口号从工人的口头印入心底,体现在造出口船的行动上。
在后进中求先进
建造世界先进船只,需要先进技术。可就整体说,要在短时期内使自己的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不现实的。为了造出世界第一流的船只,他们在整体的技术落后中,创造局部的先进,摸索出自己的绝招。
绝招之一:引进世界先进的“软件”,嫁接在自己技术的优秀部位,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技术。船上的大型螺旋桨容易折断,高级工程师孟庆平剖析16起螺旋桨折断的原因,对选择安全系数进行探索后,有了独特的见解。在设计6.5万吨油轮的螺旋桨时,设计院根据孟庆平提出的理论和技术,对引进的先进设计进行多处改造,提高了螺旋桨的质量。
绝招之二:把各国最先进的技术集中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他们认为,各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各有自己的先进之处,如果只向一个国家学习,吊死在一棵树上,不一定能进入先进的行列,而把各国最先进的一点集中在一起,为自己所用。因此,他们在引进先进技术时,总是先调查研究,尽量利用各家所长。比如高效焊接,他们从日本一家公司引进一部分,从瑞典一家公司引进一部分,然后“合二而一”,形成优于两家公司的新技术。这样,他们虽然起步晚,但却走到了同行业的前头。
绝招之三:舍得在培训职工上花钱。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为了提高职工素质,他们办起了“继续工程教育”;他们严格限制领导人出国,却派出300多名职工去挪威等国家接受大生产的洗礼,掌握先进技术,逐步形成一支思想红、技术精的职工队伍。
在破旧中创优质
建造先进的船只,对生产设备的要求很严。可大连造船厂没钱从国外成套引进生产设备,只有在自己破旧的设备中建造优质的出口船。
大连造船厂许多设备都很破旧,难以承担建造出口大船的任务。为了创造基本条件,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先后两次进行技术改造,建成我国第一座10万吨级的船只;10万吨级舣装码头、百吨大吊、船体平面分段流水线,提高了造大船的能力。
有些设备,国内不能制造,生产又必需,他们便引进主要部件,然后加以改造,使之与国产的配件组合,结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造船速度,又保证了船的质量。他们的柴油机落后,便从瑞士和丹麦引进专利,进行部分改造,与自己生产的配件组合,生产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柴油机,已有多台用于出口船上,航行于四大洋,为国争了光……
有些设备国内没有,又没钱引进,他们便发动职工群众改革和创新,用新方法代替。多年来,他们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创造许多新办法。现在,全厂已有曲轴挠性加工法、电线断蕊探测器等8项革新获得国家创造发明奖。另外,还有81项科技成果正在运用到生产中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