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鲁迅与傅东华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19
第8版(副刊)
专栏:

  鲁迅与傅东华二三事
黄建国
翻译家傅东华,30年代曾担任《文学》月刊的主编。鲁迅生前与傅东华曾发生过冲突,而且在书信、文章中对傅也有多次批评。
1933年7月,美国黑人作家休士,访苏返美途经中国。上海文艺界在中社招待他。事后,傅东华以“伍实”的笔名,在《文学》1卷2期上发表了长篇文章《休士在中国》。文章在称颂休士的同时,却有意无意地伤害了鲁迅。开头有这样一段话:“美国黑人作家兰斯吞·休士……于七月初经由苏俄到中国,比之不久以前萧翁来华的声势,真所谓‘不可同日而语’;不但码头上没有士女们的欢迎,就是日报上也不见他的名字。这里边的道理自然很简单,萧翁是名流,自配我们的名流招待,且唯其是名流,这才使鲁迅先生和梅兰芳博士有千载一时的机会得聚首于一堂。休士呢,不但不是我们的名流心目中的那种名流,且还加上一层肤色上的顾忌!”
《文学》月刊是继《小说月报》之后,由左联支持创办的大型文学刊物,鲁迅是主要奠基人和最重要的撰稿人。这期刊物印出发售之前,按惯例先送到先生手里。鲁迅看了很生气!马上写了公开信送到编辑部,并在第三期上发表了。这就是收在《南腔北调集》中的《给文学社信》。
鲁迅在信中说:“我见了一回萧,就被大小文豪一直笑骂到现在……,然而那时是招待者邀我去的。这回的招待休士,我并未接到通知,时间地址,全不知道,怎么能到?即使邀而不到,也许有别种的原因,当口诛笔伐之前,似乎也须略加考察。现在并未相告,就责我不到,因这不到,就断定我看不起黑种。作者是相信的罢,读者不明事实,大概也可以相信的,但我自己还不相信我竟是这样一个势利卑劣的人!”后来,鲁迅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这件事时说:“我之退出文学社,曾有一信公开于《文学》,可以参考。要之,是在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也。”
鲁迅虽然对傅东华有意见,有看法,然而他对自己阵营的同志的批评,只对事不对人。他最顾全大局,决不会因自己受到伤害而停止对敌斗争。时过不久,为了支持《文学》的反检查斗争,到《文学》3卷4号,鲁迅就又发表文章、投入战斗了。而一旦傅东华有了困难,鲁迅便抛弃旧怨,马上伸手相助。1935年秋,傅东华正在上学的儿子,忽然得了伤寒,高烧40多度,病情危急,请几个医生治疗不见效果。求鲁迅介绍,到上海北四川路底的福民医院抢救。鲁迅“亲自步行到医院接洽一切”,并亲自陪同医院的医生远道到傅家先行诊视。进院后,鲁迅又“亲自到院中去探问过多次,且时时给以医药上和护理上的指导。”后来,傅东华的儿子病愈出院后,傅东华写信给鲁迅,要求指定日期,自己带儿子去向鲁迅道谢,鲁迅没有同意。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突然逝世。消息传开,万众悲悼。傅东华在悼文中说:“鲁迅先生是世界的人,他的一死,使国际的精神阵容起了动摇。显然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事件。”他还激动地说:“谁要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成分里只有‘恨’而没有爱,我就和他拚命!谁要把鲁迅先生的哲学解释成唯恨哲学,我就永远痛恨那个人!”并“立即写信”给他在学校的儿子:“你总已经得讯,去年那么出力将你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鲁迅先生,现在他自己突然被死神劫去了。我不晓得你的思想感情上会激起怎样的反应。总之,你即使不曾享用过鲁迅先生所供养的精神食粮”,“也应该记得你的生命的再造,是鲁迅先生出过大力的,而天底下哪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东西呢?你竭诚地哀悼罢!你竭诚地追念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