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采油树下的共青团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大庆精神大庆人

  采油树下的共青团员
本报记者 袁建达
大庆油田采油9厂齐家综合采油队的职工,人人爱戴红光闪闪的共青团团徽,连队长、38岁的“老团员”翟贺祥也不例外。
齐家综合采油队建于1987年。当时,这里是“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干部工人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木板房,喝的是咸中带涩的泡子水,工作和生活条件同会战年代差不离。如果没有创业精神的支撑,这个52人的集体恐怕早就散架了。党支部考虑到全队52个人中有48个是共青团员,便要求团支部把团员们紧紧团结起来,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建功立业。
共青团的大旗在齐家采油树(采油机械的俗称)下理直气壮地打出来了。
万事开头难。创业期的艰苦生活,使不少青年感到寂寞、失望,有的青年甚至认为调到齐家综合采油队工作是一种惩罚。团支部根据党支部的要求,接连不断地开展“让团徽在新区闪光”、“为团旗添光彩”等活动。优秀团员的大名上了光荣榜,流动红旗在各班组中传递,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起来了……团支部成了吸引青年的“磁铁”,成为党支部的得力助手。
打铁先要自身硬。团支部的5名支委个个以铁人为榜样,生产上是猛将,工作中当先锋。第一任团支书司林峰,早就定好了结婚的佳期。工作忙,顾不上,他连续3次推迟婚期,女朋友以为他变心当了“陈世美”,特意赶到队里“调查研究”才放了心。直到今年3月4日,他才在全队同志的催促下办成了这件终身大事。前任团支书向阳上班时误了车,为了不影响值班,他咬牙掏出40元,坐出租车按时赶到队里。团干部的模范行动,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那些刚从技校大门走到这里来的同龄人。
团员曹丽在野外巡回检查中,发现井口加热炉熄灭了。冬天风大,燃料怎么也点不着。她一咬牙,脱下手上一只粉红色的毛线手套,点着后扔进了炉膛。那手套是她姐姐上大学前亲手为她织的,曹丽看着锁在抽屉里的另一只手套曾难过了好几天。可一想到生产没受影响,她的心里又甜滋滋的。
去年8月的一天,团员李春英带着亲自化验合格的样油,送到15公里以外的一家化工厂复检,对方化验后竟说不合格。李春英返回队里,重新化验,证明自己没有错。第二天,她再次来到那家工厂,直到核实无误,才舒了一口气。这时,天下起了雨,道路泥泞,荒原上见不到一个人、一辆车。李春英惦着当天的化验任务,她花了4个多小时,步行赶回队部。这时食堂刚开完饭,还有剩菜剩饭,她却咽下一口唾沫,一头钻进了化验室。
今年2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到该采油队视察。他听了李春英的事迹后,吃饭时特意把她拉到身边,问道:“你为什么不相信那家化工厂的化验结果呢?”李春英自信地回答:“我相信我自己!”
齐家团支部像一座洪炉,使每个团员争先恐后地释放出自己的能量。同时,也把那些暂时后进的同伴揽进宽大的怀抱,带着他们一同前进。队里原先有两个青年,一个打伤过人,一个不肯干累活。团支部不仅给他们讲道理,而且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久,这两人先后入了团,如今已双双成为班组长了。
辛勤的劳动结出丰硕的成果。齐家的管理年年名列前茅,生产年年超额完成。齐家的生活环境也是一年几变。如今宿舍盖好了,花坛修成了,饭桌上不断肉、蛋,早晨免费供应牛奶……
如果以为齐家的团员们只知干活不懂生活,那可错了。齐家的小伙儿英俊,姑娘也漂亮。每星期四晚上,是团支部的文体活动日。小伙子们换下油渍麻花的工作服,穿上了笔挺的西装;姑娘们戴上耳环、戒指,穿起艳丽的衣裙,来到食堂尽兴地跳探戈、桑巴、华尔兹,那舞姿美得叫人羡慕。
3年来,齐家综合采油队团支部迈上了3个台阶,获得了厂级、市(局)级和省级先进团支部的称号。党支部书记司林峰告诉我:“他们不满足于‘市优’、‘省优’,还琢磨着去争‘国优’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