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寻找出路的蒙古经济——访问蒙古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1
第6版(国际)
专栏:

  寻找出路的蒙古经济
——访问蒙古见闻
本报记者 陈清 黄翊明
在蒙古后杭爱省图布希勒国营农牧场,康拜因机手达尼扎布在丰收的田野里向我们介绍道,他们作业组今年实行承包租赁制,从原来12人一年向国家上交1000吨谷物,到今年减少到6人,向国家上交了1500吨谷物。仅他一家年收入就增加了8000元蒙币。变化确实使达尼扎布很兴奋。
同样,在老牧民索德诺木道尔吉的崭新的蒙古包里,主人也喜形于色地告诉我们,他家7口人去年开始承包,放牧80头牛,60匹马,250只羊,去年交国家4050升牛奶,2500升马奶,355公斤羊毛,收入1.95万元蒙币;今年肯定超过去年,而承包前的前年只收入5000元蒙币。
看来农牧区实行承包租赁的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果。县农牧场负责人坦率地说,这是参考和学习中国改革经验的结果。这个县所有生产队都实行了承包租赁,并允许农牧民增加私有牲畜头数,现最高的拥有私人牲畜120多头。农牧场职工积极性提高了,过去全场一年上交国家谷物5000至6000吨,去年上交8000吨,超计划部分农牧场可多收入500万元蒙币。今年情况更好,预计可上交1.2万吨谷物。在达尔汗市,刚从农牧区回来的市负责人对我们说,今年雨水多,无疑是个谷物丰收年,但也有隐忧,一部分未干的谷物没有收回来,他担心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对于整个经济情况,蒙古各级领导人都认为前途光明,但也都坦率地认为目前存在不少困难。蒙古是畜牧业为主的国家,但牲畜头数还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农业可耕地潜力大,但仍靠天吃饭。交通不便,能源和许多资源未开发,轻工业极不发达,农牧业产品加工水平低。我们参观过的各地市场,商店里商品不多,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为了改变现状,蒙古选择了改革的道路。除农牧业实行承包、租赁政策之外,工业方面决定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开始和欧美、日本等20多个国家洽谈,签订各种合同。我们在乌兰巴托参观过戈壁绒毛联合工厂,是引进日本资金和设备建设起来的。这个厂用羊毛、山羊绒、骆驼绒生产高级毛衣、毛毯,经营很有成效,产品出口14个国家。
从中央、省、市、县到农牧场、合作社,凡是我们采访接触过的负责人,差不多都表示了同中国合作的意愿,而且再三要求记者把这一信息传达给中国有关部门。蒙古中央有关经济部门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已向中国方面提出建议,共同建设瓷器厂、造纸厂、钢铁厂、蔬菜场等,还希望进一步发展边境贸易。农牧业最为发达的后杭爱省的负责人,希望能与中国一个省结成友好省,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合作发展罐头、奶粉等食品加工工业和毛皮等畜产品加工工业,也希望在发展工艺品和中医药方面进行合作。他们有不少大理石、莹石、水晶等矿物资源,羚羊角、鹿茸等名贵药材和一些草药可以充分利用。伊赫塔米尔县的县长还举例说,牧民提取奶油后每年约有5万公斤脱脂牛奶白白倒掉了,只要有几台机器就可以加工脱脂奶粉出口。蒙古第二大城市达尔汗市正与日本洽谈在该市合作筹建钢铁厂。市的负责人表示了同中国城市建立姐妹城市的愿望,还直率地说:“过去老往北走,现在也该向南走了。”后杭爱省的副省长更是深情地说:“60年代中国曾经帮助我省建大桥,现在希望中国记者为中蒙友谊和经济发展架起新的桥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