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为全面展开工业爱国增产节约大竞赛运动而努力——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二日在华北工业生产竞赛会议上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6-25
第2版()
专栏:

为全面展开工业爱国增产节约大竞赛运动而努力
——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二日在华北工业生产竞赛会议上的报告
刘秀峰
华北全区第一次爱国增产节约大竞赛运动,即将全面开始了。这是普遍全区工矿企业的大竞赛运动,是在毛主席伟大的增产节约号召下和在“三反”、“五反”胜利的基础上展开的。运动的规模,极其广泛,既增产又节约,既提高质量,又降低成本;既在生产、经营部门开展,又在基本建设部门开展。它的发展,对于工矿企业生产的提高,经营管理的改进,都将会起很大的影响。
(一)增产节约运动的任务和条件。
工业增产节约竞赛的主要任务:一是为国家增产节约四万亿元;二是进一步推动生产上的改革,打下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制的初步基础。
任务是光荣的,但是艰巨的。今年的工业生产任务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七(铁路不在内),增产节约四万亿元是在完成这个任务以外所增加的数目。此外,由于上半年集中力量搞“三反”、“五反”,在生产上仅仅完成计划任务,因此全年的增产节约任务,要靠后半年的时间去完成,而特别重要的是要在这半年竞赛中,打下科学管理、计划管理和经济核算的基础,学会必要的起码的经验,以迎接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到来。
能否完成呢?只要大家努力,是会完成的,因为这次的竞赛运动是在几种有利条件下展开的。1、首先是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会变成伟大的群众物质力量,推动竞赛运动前进。2、领导重点已转到工矿企业,特别是上万的干部调到工矿企业中,增加了很大的力量。3、是在
“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基础上开展这一运动,工人的阶级觉悟空前提高,不仅划清了思想界限,而且自动地展开了竞赛的热潮。“三反”运动中不仅进行了反贪污、反官僚主义运动,而且突出地进行了反浪费运动,这在完成节约任务及改进企业管理上有重大的意义。其次在工程技术人员方面,开展了思想改造运动,他们的欧美资产阶级的思想观点、作风,单纯技术观点,旧社会的遗毒,受到了群众的有力批判,并做了自我检讨;他们过去有的是在缓慢地进步,而现在则是一个跃进。同时有些厂矿领导方面的官僚主义和无原则地迁就的错误思想,也受到了批判,加强了群众观点,依靠职工群众办好工厂的思想更进一步地明确了。这些都给这次开展竞赛运动、推广苏联和职工创造的先进经验打好有利的基础。4、华北各地工矿企业都开展过竞赛,各地的工人、职员、技术人员及领导干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此次竞赛的开展,也是很有用的。
竞赛运动中有没有不利的条件呢?暂时不利情况也是存在的,比如供销上的问题,各地产品积压,销路不畅等。这种情况是否由于生产过剩、市场缩小而引起的呢?不是的。这是由于“三反”、“五反”运动以后,市场尚未恢复,业务机构未完全复常,物资交流也未畅通,私营工商业者的心气尚未完全扭转过来,基本建设工程推迟,物资调拨、供应不及时而发生的现象。这种情况是严重的,特别对于一个具体工矿单位,会发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情况能不能克服呢?是能够克服的。从总的情况来分析,由于帝国主义已被赶出去,没有帝国主义的竞争;由于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完成,农民购买力会日渐提高;由于全国人民还要继续大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由于经济建设任务扩大,由于市政建设经费增加等,工业品的需要还要迅速加大。总的看来,还是工业落后,工业生产不足,而不是生产过剩。特别是今年华北小麦丰收,秋收有望,农村购买力更会提高。因此,除了少数工商业因盲目发展或不利于国计民生而必然受到影响者外,整个企业不仅国营、公营大有发展前途,而且私营工商业者也可得到合理的发展,经济会很快地繁荣起来。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迅速充实机构,对经营和贸易干部进行教育,纠正不愿做经济工作,不愿和资本家打交道的现象,积极组织物资交流工作,打开销路,迅速开始基本建设工程,情况就会很快扭转过来的。因而我们有信心完成并超过增产节约的任务。
(二)迅速做好准备工作,积极开展竞赛。
一、全部结束“三反”、“五反”,迅速调整机构,配备干部,把领导重点转到生产、基本建设和经营方面来。
二、发动全体职工讨论厂矿增产节约的计划。制定车间(坑井)小组、个人、各部门、各科室的增产节约计划;制定保证基本建设任务、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成本的计划与具体目标。计划只有经过群众讨论与修改,才能变为动员群众的物质力量,才能成为群众的奋斗目标。此次竞赛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竞赛运动,所有人员都要无例外地参加,不仅是生产、基本建设人员要制定计划,材料、经营部门也同样要订出供销计划,用竞赛的方式来推销积压的产品,保证按时间、数量、质量和规格供应材料、物料。计划设计部门稍一不慎就可造成巨大浪费,应学习先进经验,作好计划与设计工作,并深入群众与车间检查计划的执行。生产技术部门则是要作好推广先进技术和先进工作方法的计划,并深入现场、车间、坑井去推广,迅速处理各种合理化建议;劳动部门作出保证安全、卫生设备的计划;保卫部门作好如何和反革命作斗争以防止破坏的计划;总务、卫生部门都应有其保证竞赛顺利执行的计划。总之,各种不同工作岗位工作的人,都可产生英雄和模范。
三、在“三反”运动基础上,恢复原有的在生产管理上的各种好的制度,并建立新的制度,以巩固“三反”、“五反”的成果。健全车间计划、统计、表报制度,健全材料管理、产品检验、机器检修和检查制度、健全专责制和联系合同等制度。
四、作好机器检修,减少机器故障和意外事故,作好生产工具和原料的必要准备,以保证劳动生产率的发挥。同时进行安全设备的检查、修补工作,注意厂内通风和卫生设备,保护职工安全生产和身体健康,减少责任事故。今年在夏季开展竞赛,保证安全生产和保护职工健康显得特别重要,应该解决可能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并须尽速解决。
要把主要的工作准备好,不是事事准备好。上述要求有的须在竞赛前作好,有的可在竞赛过程中去继续完成。主要的条件有了,即可迅速地投入竞赛。现在已有少数单位开始了,有的计划推迟一些。现在确定七月一日为全区全面开展竞赛的日期,现在仅有半个多月了,要努力作好最必需的工作,作好动员和深入讨论计划的工作。
(三)不同的工业和不同的厂矿,增产节约要有不同的要求。
竞赛的总要求是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速流动资金周转,以达到增产节约的目的。但由于产销不平衡的状态存在,为了克服竞赛的一般性和盲目性,要按各厂矿不同情况,决定不同的要求和重点。
一、凡原料供应、产品销路没有问题的厂矿,要求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节约流动资金并重。如铁、焦炭、机器、水泥、造纸等。
二、目前产品积压很多,但将来会有销路的厂矿,要求按计划完成,不再增加产量,重点是提高质量,厉行节约,降低成本,实行经济核算,减低价格,打开销路。如煤矿,国营煤矿只要求完成原增产计划的产量,省营、地方煤矿,要降到去年的产量水平。其重点应着重降低成本(节省原材料,如支柱、雷管等消耗),推行机械化科学管理,安全生产,而特别着重基本建设方面的地质勘查、钻探,建立新井或恢复旧井的设计工作,多掘进为明年回采作准备工作。如电业,一般地重点是调整负荷,保证安全送电,降低煤耗,试用劣质煤,降低成本。纸烟、火柴、面粉、毛纺业,也是同样情况,以维持中央各部原控制数字为妥。总的方针是奖励先进;如不亟谋改进,落后的是要被淘汰的。
三、棉纺织、麻纺销路没有问题。棉纺是原料供应问题,只要花纱布公司原料调配能解决,可以尽量提高产量。麻袋不能再建新厂,但可增加生产。
四、接收之机关生产,较大厂矿有条件者可参加竞赛;其他应继续进行整顿,有计划地化零为整,集中人力财力办好这一工作。个别确无前途之单位,坚决停止,不必拖延。
(四)有计划地有组织地推广先进工作经验。
有计划地推广先进工作经验,是完成和超过竞赛任务的一个关键问题。过去华北各厂矿职工群众有不少的技术改进和先进方法的创造,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也是有成绩的,但有计划、有组织的推广,是十分不够的。竞赛运动中要把一部门、一产业、一单位有决定意义的技术和先进方法,加以推广,抓住决定的环节,来推动整个链子前进,使生产效率可以突出地提高。如铁路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是包括多种先进方法的综合性指标和号召,是使李锡奎调车法、杨茂林装车法……等更加普遍化。
我们要系统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因为它是吸收了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合理部分,而又有三十年社会主义职工的技术创造与管理的经验,各产业都有完整系统的一套,它是最先进的经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加技术。我们只有有计划地大力地学,而且要学得快,才能更快地改变我们的落后状态。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要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和各厂矿的具体条件相结合。我们如能迅速掌握苏联的经验,我们会和苏联的职工一样,可以在新的基础上更有好的创造和发展,如在苏联学习的王光华一样。
要推广广大职工的已有技术改进、先进经验和先进工作方法,并注意新的创造,个人的与集体的合理化建议,要号召开脑筋、找窍门,发挥广大职工的创造性。
推广先进经验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去作,要作出具体措施的计划,要采取一系列组织工作,召开技术专业会议交流先进经验,组织参观和现场的技术表演、短期训练等。
(五)作好查定工作,建立车间成本,打下经济核算制的基础。
在竞赛过程中,由于先进经验的推广,合理化建议的采用,必然使生产水平飞跃地提高。在此过程中推动生产改革的又一重大环节就是进行查定工作。要做好查定工时和查定原材料消耗,发掘设备潜力,查定机器效能,找出新的生产定额和人员定额来,这是生产管理上的关键问题,也是系统地摸底实查的过程。从实际查定工时的过程中,找出工时的浪费和损失的原因,进行解决。厂矿设备情况,材料供应,劳动组织,工人劳动及生产过程中的全面问题,领导和被领导的责任,都能在这一工作中暴露出来。南口张振国先进工作者在第一次查定时,生产时间只占一工作日的百分之十八点四,第二次根据发现的问题作了改进再查定时,生产时间提高到占一工作日的百分之六十一,生产品提高三倍至七倍。从查定材料消耗定额中可反映出材料消费的真实情况,找出浪费和损失,加以改进。降低材料消耗,降低工时,省工、省料,是降低成本的基本因素。同时根据查定的结果,要坚决地按经济需要,实行定员,把富余的工人进行轮训或要他们学技术,为国家培养人材,为了经济核算,其工资可不计入生产成本,而列入基本建设投资。
在竞赛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建立车间成本(井口成本),有重点地推行小组经济核算的工作,以便为实行全面的经济核算制打下基础。假若一个小组能建立统计表报,能作出小组的和个人的计划,能找窍门,挖潜力,算细账,提合理化建议,节约工时,节省物料与工具,降低各种消耗并增加生产,进行小组的成本,那末车间成本,厂成本就有了可靠的基础。真正的成本管理决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只有依靠群众,才能作好。
在竞赛过程中,要有系统地建立起统计、计划工作,使统计、计划工作建立在基层统计的可靠基础上。不仅要求在重要工厂单位上建立主要产品的月报制,而且要逐渐建立日报制度,以便领导方面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使生产能保持均匀的有节奏的上进。大规模的计划经济即将到来,我们的统计、计划工作必须在今年打下基础,否则就会被动,使计划不能发挥指导作用。
经营管理工作也是经济核算制的一个主要环节。这个部门在竞赛中的重点就是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搞好经营和供销工作,要和国营贸易、合作部门密切结合,改善和贸易部门的关系,在“三反”的基础上公开成本,互不隐瞒,适当地规定双方的利润,订立包销合同,加工合同,双方都要经济核算,要照顾双方,要识大体。各省、市财政经济委员会要负责从思想上、工作上系统地加以解决。我们现在没有精确的产销平衡计划,故仍需视市场的需要来改善经营。工业经营管理部门不能只靠贸易部门或坐在家里等待,要积极打开销路,向农村向区外推销;应降低价格,以求薄利多销,加速资金周转。如资金周转十分困难时,除加紧推销工作外,可向银行借贷,以解决资金和生产中的困难。
华北区今年有相当大的基本建设任务,现在多数尚未开工。在竞赛过程中,必须派遣强的干部加强基本建设工作的领导,要钻进去学会,才能避免再犯“三反”、“五反”中所暴露出来的错误,才能保证和超过基本建设方面的增产节约任务。同时要组织地质勘查钻探工作的竞赛,要展开设计、计划人员的竞赛,要展开学习先进经验的竞赛,要达到正确的勘查,正确的设计,正确的施工,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减低消耗,降低成本。
(六)关于竞赛奖励问题。
竞赛的奖励问题,是没有大的争论了。在华北区还不能拟定统一的奖励办法,只可介绍各地的经验作为参考。在奖励办法上产业与地区之间,应互相照顾,不要过于悬殊,同时要按着不同要求和其模范事迹订出不同办法,奖励要适当,要看具体情况及具体增产节约的结果。奖励分集体奖和个人奖,政治奖与物质奖。集体奖发给模范厂、行、局、段、站、模范车间和小组。个人奖不分职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医务工作人员、保卫工作人员、勤务人员等,只要有发明创造,只要是模范和英雄,都要得到奖励。厂长、局长、党委、工会和团的负责人员,都可得到表扬和奖励。其次奖励的面要适当放宽,奖的过少便不能反映生产竞赛中的实际情况和鼓励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但又不能平均主义地发奖,要按其贡献的大小,功绩的高低,实行不同奖励,突出的人物要有特奖。奖励是使国家利益和个人切身利益结合起来的最好办法,领导方面必须把厂长基金的一定部分用在奖励上。
(七)统一竞赛领导和加强政治工作。
竞赛运动开展得好坏,关键在于统一的和坚强的领导。竞赛是全党的任务,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要有统一领导的组织。各省市在同级政府领导下,组织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委员会,吸收各系统负责同志参加,并设办公机构;厂矿内不设竞赛委员会,由生产管理委员会作为竞赛的领导机构。党、政、工、团在党的领导下拧成一股劲,而又进行适当分工,通过各系统在各个方面发挥其不同的作用,这样既实现了统一领导,而又发挥了各个系统的作用。
加强竞赛运动中的政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竞赛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只有认真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搞得好,同时又是不断地把先进经验推广下去,不断地把新的先进经验与合理化建议集中上来,加以分析研究和改进,并及时推广下去的过程。领导方面要善于听取职工群众和技术人员的意见,同时又要善于批评错误的英美资本主义的保守观点、反动思想和旧作风,以巩固“三反”运动的成果。要严防反动分子的破坏,保卫竞赛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依靠职工,团结技术人员,通过竞赛来贯彻管理民主化,来改善各方面的关系,以便团结一致地进入增产节约运动的高潮。
同志们!全区性的大竞赛运动即将全面开始了。在此伟大的运动中,一定会出现上千的模范人物,上千的模范小组,模范车间和数十个模范厂矿。数万干部投入这一热潮中,加速地学习科学管理和熟悉业务吧!要取得经验,迎接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我们在中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帮助指导下,一定能胜利地完成这一伟大任务,响亮地回答毛主席的号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