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浅草寺感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1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浅草寺感怀
章云
在日本逗留时间虽短,但中国和日本两国同文同种,地缘相近,习俗相似的文化关系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特别是那次在东京最古老的观音寺——浅草寺的参观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以致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一个阳光和煦的春日,我到离市区不远的浅草寺去参观。在徐徐开往上野的地铁里,我细细琢磨着“浅草”这个诗情画意的词。据说中国的唐诗对日本的文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诗人首推白居易。相传在嵯峨天皇时代,不仅贵族文士都以精通和谙熟白诗为荣,就连市井百姓也以抄袭和摭拾香山佳句为趣。“浅草寺”之名是否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之句呢?
出了地铁“浅草”站,七弯八拐,在一个丁字街口看见了浅草寺那座古色古香的山门。山门面街而立,甚是堂皇,正中挂着一盏大红灯笼,上书“雷门”两个大字,笔法古朴苍劲。雷门是中国古代会稽(今浙江绍兴)的城门。《汉书·王尊传》有“毋持布鼓过雷门”之句,故有“布鼓雷门”这个成语,此处“雷门”是否由此而来,不得而知。山门前站着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袈裟的和尚,他合十默祷,正在化缘,其状恰如动画片里的一休,也使我想起了儿时在浙江乡下见过的那些云游僧人,几乎是一样的僧鞋斗笠,一样的钵盂袈裟。
进得山门,前面是一条整齐笔直的青砖大道,两旁尽是些依附名胜古迹做生意的小商店,各种旅游商品摆得琳琅满目。大道上人头攒攒,笑语欢声,游客大多是来自日本各地的善男信女,或是来寺庙礼佛,或是到浅草观光,大家摩肩接踵,熙来攘往,一如中国庙会上的那种热闹场面。我也夹杂其间,鱼贯而行,即使与他们交臂而过,也决无被视为外国人之感,这在其他国家旅行时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和日本两民族在人种上的同一性从此可见一斑。
大殿是一座巍峨的古建筑,红柱绿瓦,飞檐翘角,极为壮观。大殿旁边是一座秀丽的五重塔,其构造风格和色调都同大殿和山门一般。大殿前香烟缭绕,游人如织,香客们进殿之前都到配殿买香,在院中的香炉里点燃,然后用双手将烟拢向自己的头部,似乎这烟有洗心驱邪的功能。
进到大殿如同进到中国任何一个大雄宝殿,气氛极其肃静和庄严。香客们络绎不绝,他们入殿之后,见佛便拜,肃穆中只听见一声声合十之前的抚掌声和喃喃的祈祷声,虔诚之状,溢于言表。此时见一可爱的小男孩也随母亲在佛像前顶礼膜拜,表情严肃而又天真,不禁使我想起小时初一或十五随母亲到寺庙里烧香拜佛时的情景。
大殿的神签柜设在神龛的后面,香客们拜佛之后都纷纷前往求签,我也饶有兴趣地求得一签。展开一看,神签居然是用汉字写成,“浅草寺观音签第三十五吉”以下是一首五言律诗,后头的两句“遇道同仙籍,光华映晚辉”犹如佛家偈语,读罢不禁令人莞尔。但是,在日本的寺庙竟然求得汉字的神签,这毕竟是我始料所不及。感慨之余,发现对中日两国文化关系源远流长的特点从感性上有了更为具体的印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