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几内亚少年马马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1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几内亚少年马马杜
王成梓
我国援建的几内亚廷基索水电站开工之初,要招聘一批临时工人,每天都有很多黑人朋友来工地排长队等候健康检查。
一次,一位十三四岁的男孩也排在队伍中,一连两天都被我们从长队中拉出去,因为他太小了。第三天,他又来了,这次他不再排队,而是待其他人都检查完了之后来到我的面前,半天不语,眼里充满了泪水。他痛苦地讲述了他的不幸。他爸爸原来在省城邮局工作,去年因病去世,留下他和一个尚未入学的妹妹,妈妈到边远的外婆家去几个月了,至今未归,音讯皆无。他不能上学了,连吃饭也成了问题。孩子的眼泪颗颗滴在我的心上。我们把他留下来,让他在仓库里帮助中国同志做些杂活。他的名字叫马马杜。
马马杜很听话,也很勤快,大概他懂得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吧。中国同志都很关心他,你送一件背心,他送一顶草帽,仓库的同志常在午饭后给他带馒头,也有时送他食品罐头,可是他总舍不得吃,说是带回家给小妹妹吃。我们的同志只好给他双份,并让他当着我们面吃下一份才感到放心。
中国同志上下班都愿绕路到仓库去看看马马杜,同他比比划划说上几句。当孩子开心的时候,大家也都感到高兴。马马杜已成了大家的孩子。每天早晨上班时,马马杜常借机到我的门前问声好,我也常去仓库同他聊天,从他那里知道不少当地的风土人情。他第一次领到用自己的双手挣来的工资时,兴高采烈地跑来找我,说这么多钱没有合适的地方存放,放在家里不放心,让中国同志为他想个办法。从他那无比兴奋又带有忧伤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人的深深感激和信任。仓库的同志为他做了一个小木箱挂在仓库里,作为他的小金库。
不久以后,考虑到马马杜的将来,我们又把他调到汽车修理组当学徒,以便我们撤走后他能靠一技之长谋生。
几个月过去了。一天早晨刚上班,马马杜兴冲冲地跑来找我,身穿新的背心和短裤,脸和手也洗得干干净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一闪一闪地望着我,咧着嘴笑,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他不等我问话就告诉我,妈妈回来了,新衣服是妈妈给买的。他还说,妈妈到外婆家来回都是步行,为的是省下钱给妹妹和他买衣服。多么可爱的孩子!对妈妈出走久久不归没有任何抱怨,而是充满着理解和同情。我为孩子见到了妈妈而高兴,更为他那颗赤子之心所感动。
一晃18年过去了。我的脑海中至今仍然不时闪现出马马杜那双明亮的眼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