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1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您知道“东道主”一词源出何处吗?
据《左传》载,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国外。经过郑国时,郑文公对他招待很不礼貌。后来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即晋文公。他对郑文公的轻慢无礼耿耿于怀,对郑国和楚国交好也感到不满,便联合秦国,出兵包围了郑国。郑文公在大夫佚之狐的劝谏下,暗地派遣老臣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烛之武在分析了秦、晋、郑三国的形势和利害关系后,对秦穆公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秦穆公终于被烛之武说服了,便和郑国结成了联盟。晋文公无可奈何,也不得不退兵了。
烛之武说的“东道主”,意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郑国在秦国的东方,故郑国自称为“东道主”。
后来,“东道主”一词渐渐被用来泛指招待客人的主人。 (9月8日《法制日报》陈木云文 滕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