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共享物质文化成果 我国残疾人事业成绩显著 五千多万残疾人体会到社会主义的温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2
第1版(要闻)
专栏:

  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共享物质文化成果
我国残疾人事业成绩显著
五千多万残疾人体会到社会主义的温暖
本报讯 记者吴昊报道:近十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由国家计委、教委、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共同制订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1992年)正在逐步实施。广大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与正常人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局面初步形成,社会主义祖国的温暖在残疾人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数量最多的国家。1987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那时全国共有残疾人51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4.9%,有残疾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的18.1%。党和政府历来认为发展残疾人事业是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而且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和亿万家庭的正常生活。党和各级政府不仅对残疾人事业在人力、物力上进行了大量投入,而且不断地教育人民群众为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创造良好的福利和环境条件。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以后,各省、地、市、县相继建立了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事业目前正在有组织、有计划地健康发展。
我国残疾人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根据我国情况,国家对于残疾人不是单纯实行社会救济的方法,而是创造各种条件,鼓励残疾人劳动就业。这不仅符合我国广大残疾人“自食其力”的愿望,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几十年来,全国共建各种福利企业4.1万个,70多万残疾人在这些企业中就业,年创产值261亿元。我国城镇约有16—59岁残疾人518万,目前已就业260万人,占50.19%;我国农村约有16—59岁残疾人1701万,目前参加各种劳动的为1030万人,占60.55%。残疾人受教育的情况近年来也有了明显变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各地逐步形成以特教学校为骨干、普校设立特教班和残疾人随普通班就读的格局,残疾人受教育的渠道较之过去大为畅通。目前全国已有特教学校672所,普校附设特教班1885个,普通学校(包括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残疾人的数量也比过去明显增加。
我国约有白内障患者490万人,因小儿麻痹致残的124万人,14岁以下聋童171万人。1988年中国残联协同有关部门制订了《全国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方案》,确定五年内为50万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为30万例小儿麻痹后遗症实行矫正手术,对3万名聋儿进行语言训练。两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奔赴边疆、海防、少数民族地区为落实三项康复方案积极工作。目前,白内障复明手术已达307800人,脱盲率达97%;儿麻矫治97575例,总有效率达96%;训练聋童5667人,都能开口说话。
残疾人的文娱、体育活动有了较大发展,文化生活日益充实活跃。各地因地制宜为残疾人举办书画、摄影、集邮展览,开展各种文体活动。1983年以来,我国已举行了两次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参加了伤残人奥运会、弱智人特殊奥运会、世界聋人运动会等国际比赛。在去年举行的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国荣获金牌99枚,打破16项世界纪录,名列第一。
我国在改善社会福利与社会环境上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全国已有各种福利院39030个,床位69.5万张,靠社会供养、救济、补助的残疾人达140万人。北京等一些大中城市在建设中正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无障碍通道,并注意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