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少数民族古文字研究成果显著 近十年来出版研究和古籍整理著作百余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2
第4版(要闻)
专栏:

  少数民族古文字研究成果显著
近十年来出版研究和古籍整理著作百余部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实习生赵芮霞)过去的十年对中国的少数民族古文字研究来说是关键性的十年。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四次学术会议得出结论:这一气运式微的学科,终于走上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1980年,在季羡林、翁独健等老一辈专家的倡导和组织下,以傅懋勣教授为会长的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成立。十年来,有关学者出版古文字研究和古籍整理的著作100余部,发表论文700余篇,论文数量相当于前30年总和的7倍。在对民族古文字的解读和结构分析、民族古文字文献的整理和语言的考释,以及对民族古文字文物的分类鉴别等方面,不少成果已达到国际研究水平,在某些领域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现在在我国已开展研究的少数民族古文字近30种。在这次为期5天的讨论会上,80多名专家学者回顾了十年来在古藏文、突厥文、回鹘文、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文、回鹘式蒙古文、纳西东巴文、彝文、傣文、满文、壮文等少数民族古文字研究方面所获得的长足进步,并对民族古文字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作了有益的探讨。对民族古文字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多方位的论证,使与会者在理论上有了许多思考和认识。
随着民族古文字研究的逐步深入,使所记录的民族语言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这不仅使相关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引向纵深,而且为语言的历史比较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同时,民族文字文物、文献的考释和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少数民族古籍资料的整理研究直接推动了对少数民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自然科学的研究,引起了其他学科的密切关注。
由于对各种少数民族古文字的起源、流传、演变、使用的综合研究和对比研究的逐步展开,对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的总体性规律的认识有所深化,推动了中国文字发展史的研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