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从事引进技术的智利基金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2
第7版(国际)
专栏:

  从事引进技术的智利基金会
今年七月,智利基金会理事会建在第四大区的一座鱼产品加工厂正式投产。这个投资一百八十万美元的工厂每年将出口二百吨鳎鱼制成品,供应国际市场。这种味道鲜美的鱼不久前在国内还无人知晓,可它是欧美食客们的桌上佳肴。
智利基金会创立于一九七六年,是由智利政府和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共同组建的。它不以赢利为目的,宗旨是向智利引进技术,以便更好地利用智利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能力,推动建立新的企业来应用所引进的技术。自一九八二年以来,智利基金会已经与有关厂商建立了二十七家中小型企业,建厂初期投入的资本从八十万美元到三百五十万美元不等。其中十八家工厂基金会的投资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七家工厂基金会投资不到一半。另外两家工厂已经全部转让给智利企业主,它们在同类型的工厂中不论是技术或是生产都处于领先地位。如南极鲑鱼养殖场在南半球首次将鲑鱼引入近海养殖,积累了经验,推广后在全国已建立了六十个类似的企业。肉类真空包装厂也推动了其他六座同类工厂的出现。智利基金会转让技术的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智利基金会的技术引进主要集中在三个基础领域:农产品加工、矿业资源和林业资源的开发。每项计划提出的先决条件是能够采用新技术,目标是打入国际市场,尽可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比如在智利南部引进了苹果和酸性水果的新品种,采用先进的技术栽培,提高了水果产量,增加了青年和妇女的就业,为当地农业生产的多样化作出了贡献。基金会还将欧洲的鳎鱼、太平洋的牡蛎和加利福尼亚的一种红鱼引入智利水域养殖成功。在林业方面,采用新技术提高了木材的综合利用率,还制作了供出口的家具。在建立这些企业时,除了考虑采用新技术,同时还注意把生产的发展与市场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基金会的指导思想是,当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技术引进的过程已经完成,就把它出售,将收回的投资用于开发新的项目。因此有人把智利基金会称之为“发展银行、咨询机构和风险资本企业的混合体”。智利基金会的成功之路表明,采用引进的新技术来发展生产是行之有效和有利可图的,投资风险很小,经济效益可靠,它已被许多企业家接受和付诸实践。
目前,这个基金会用于建立新企业的资金为一千万美元,占总资产的百分之二十,计划今年底增加到百分之三十,以建立一些新的引进技术企业。基金会还十分注意企业的合理布局,以利于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人们把这个从事研究和引进新技术,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的机构形象地比喻为“下金蛋的母鸡”,多年来出世的那些雏鸡正在成长,为智利这个安第斯国家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管彦忠编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