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留在巴山深处的足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3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光彩一页

  留在巴山深处的足迹
我县元坝区原先是远近有名的贫困山区。1987年,新任区委书记许继学同志顶风冒雪来到这里。为了解全区的情况,他走了一村又一村,进了一家又一家。半个多月的奔走,他看到的是:煤油灯下愁苦的脸,羊肠道中疲惫的人。在区委会上,他痛心疾首地说:“我们要改变全区群众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的现状。”
不久,许继学亲自带队测绘的方家坝水电站破土动工了,全区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许继学带领区委一班人以及各乡党委书记、乡长,昼夜同民工奋战在寒风呼啸的工地上。长时间的过度操劳,使许继学口吐鲜血,昏倒在工地。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躺在县医院的急救室里。医生叮嘱他至少要住院3个月,可他只住了28天就匆匆返回了工地。全区干部、群众苦战了一年多,终于在西流河中筑起了一条水坝。去年4月24日,耗资87万元、装机容量250千瓦的方家坝水电站正式发电了。从此,元坝区的乡亲们告别了油灯照明的历史。
为了解决群众温饱问题,许继学组织有关人员背上发电机、放映机,给农民们放映玉米种植科教片;请农技人员向农民传授农技知识,引导农民科学种田。他还帮助农民解决资金、良种、化肥和地膜问题,使全区1万多亩玉米地都用地膜覆盖。去年,全区农民人均生产粮食448公斤,人均工农业总产值1441元;今年人均生产粮食500多公斤。
元坝区离县城约60公里,全区有4个乡、20个村。这里山高林深,物产丰富,但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为了发展商品经济,许继学率领全区群众经过3年苦战,新修公路58公里,新架铁索桥4座,石桥11座,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元坝区连续3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面工作先进区,许继学被评为地、县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在巴山深处,许继学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陕西南郑县 周思德 郭斌 刘德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