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血染的记忆(三章)——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四十周年感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3
第8版(副刊)
专栏:

  血染的记忆(三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四十周年感思
纪鹏
迎着风雪,迎着硝烟
流逝的岁月波涛,虽已老去,
波涛冲洗的史页,却永远常新!
当新义州的大火,映红鸭绿江水,当隔江的硝烟、灰烬,飘落安东城,一支“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就风一般地传遍中外。
难忘神州华夏的前天和昨天:“致远号”饮恨黄海,“汉丽华”号英舰上签下了不平等条约,圆明园的大火,南京城的血腥大屠杀……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怎能容忍战火烧过江岸,立即派出英雄的中华儿女,去援助“唇齿相依”的朝鲜邻邦!
迎着时代的风雪前进!
迎着漫卷的硝烟前进!
从武装到牙齿的外国强盗,尽管打着众多的旗帜,讲着漂亮的谎言,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时光老人虽然讲述了一万四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还将不倦地讲下去,直到永远……
弹片和花瓶
写字台上的弹片和花瓶,使我时刻忆起赴朝参战初期的艰苦岁月,那时,敌人仗着“空中优势”,霸占着朝鲜的蓝空和太阳,我们只能晓宿夜行、夜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敌人的“优势”变成了“忧势”,年轻的志愿军战鹰,不断击落各种型号的敌机,其中包括不少“王牌”。中朝人民军队,终于为朝鲜夺回失而复得的蓝空和太阳。
写字台上的弹片,是敌机投弹的碎片,它沾有我的鲜血;用敌机坠毁爆炸的弹壳制成的花瓶里,生长着朵朵鲜花。
在弹片、花瓶上,我读到大写的:斗争,鲜血,战争,和平。
板门店的光柱
我不能忘记,我永远不能忘记,在朝鲜漆黑的夜空里,升起那雪亮、浑圆的探照灯柱。
我不知道你对周围的山川田野说些什么?也不知道你对星月密谈些什么?只知道你是迫使敌人从“让飞机、大炮、机关枪去辩论吧”的叫嚣,到无奈垂头来到桌前谈判转折点的标志。
明亮的灯柱呵,你终于映出环球人民铭记的日子——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
光闪闪的灯柱呵,你让我忆起雪夜的追击,记起奔赴前沿疾行的队伍,飘展、弹穿的战旗,记起那些名垂千古的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和众多英勇烈士,也包括毛泽东的赴朝参战的儿子……
当然,更不会忘记那位质朴、谦和的志愿军统帅,以及他一生卓越的功勋,最后的命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