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土宴”的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4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土宴”的魅力
王大悟
金秋十月,浙江宁波举办了国际食品节。所谓食品节,顾名思义,自然就是吃了。国际食品节,吃的档次更是低不了,少不得要在山珍海味、鸡鸭鱼蟹上做些“大块文章”。然而,开幕当天,市政府为数百名中外宾客举办的欢迎宴会却是一个“土”到家的特色宴。
冷碟不过盐水花生、龙头烤、咸菜笋丝、海蜇、毛蚶、臭冬瓜、青蟹、苔条;大菜仅仅炸臭豆腐、烤毛豆荚、香卤田螺、清蒸河鳗、水煮芋艿、灰汁香糰、油炸麻球、猪油汤糰……
用一句俗话说吧,这份菜谱,简直“土得掉渣儿”。如灰汁糰,本是农民田头吃的“土干粮”,现在经过精料调配和点心师的艺术加工,既保持了浓郁的乡土特色,又不失大雅之堂的风范要求。
举箸之间,中外宾客对这次“土宴”备加赞赏。“老外”来华,本来就有猎奇心理,这下如愿以偿,个个食欲大增;港澳台胞中不少是宁波籍,尝到久违了的家乡风味,尤感亲切。一位商会会长说:“下次回乡,就给我吃这个。山珍海味香港有的是,不稀奇。”
我们搞旅游,搞国际交往,难免要吃喝。如何摆好吃喝与廉政的关系,如何摆好经济活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宁波的“土宴”给了我们一点启示。
“土宴”以本地特色见长,以乡土风味取胜,特色里蕴蓄着文化的色彩,风味中包含着风俗常识。土宴土宴,土而不俗,比起千篇一律的这菜系那菜系,反而变成了独此一家的“俏食”,变成了深受欢迎的“时髦”。
宁波“土宴”相当成功,而成本却比一般宴会低一半还多。我想,这种特色浓郁、经济实惠的“土宴”应该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一席之地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