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为了和平——访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将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4
第4版(要闻)
专栏:

  为了和平
——访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将军
赵勇田 周必忠
震惊世界的朝鲜战争爆发迄今,整整40年了。其间,围绕着这场战争,各式各样的回忆录、战史、专著等等,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作为曾当过一任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得志,在经过历史的积淀之后,他的视角、他的思想的聚光点落在何处?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40周年前夕,我们造访了已进入八秩之年的杨将军。
尽管我们事前已同工作人员打过招呼,杨将军还是来到门口迎迓。走进他的会客室,落座甫定,老将军便顺手从桌上拿起两本《为了和平》,边递给我们边说:
“这是我军旅生涯的一段重要经历,不知两位看过没有?”
《为了和平》这本书,是杨将军的第二本回忆录,专写他入朝作战的亲身经历。1987年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我们也曾读过不止一遍。从书中了解到,杨将军是1951年2月16日作为第19兵团司令员率部入朝的。当时,志愿军部队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已经同朝鲜人民军一起打过四次战役。同年4月,杨得志将军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7月,他任志愿军总部第二副司令员,1954年11月,任志愿军司令员,直到回国。虽然书中没有记叙前四次战役的具体情节,但仍能使人大致看出那场战争的概貌。
就这样,我们围绕着《为了和平》很自然地展开了话题。
杨将军摊开地图,指点着历次战役中双方交战的地点,说:“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局部战争。在那炮火连天的日子里,朝鲜半岛上竟然聚集了交战双方的近200万军队。经过了三年多的较量,最后在三八线的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这是中朝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和平事业的胜利。”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我们被迫发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运动。为支援朝鲜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人民派出了几十万优秀儿女组成志愿军,高举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的旗帜,赴朝作战,同朝鲜战友一道,把侵略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使战局转危为安,为稳定远东局势,特别是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说这些话的时候,杨将军的表情是严肃的,声音是铿锵有力的,语气是斩钉截铁的,并且还习惯性地挥了挥手。我们静静地听着,等着他沿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
“当年,我们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困难很多,而我们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对手,我们为什么敢于面对强敌,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靠的是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这种浩然正气,是我们老祖宗经历无数次内忧外患逐渐培育起来的,只是传到我们共产党人,又有了新的升华。我很赞同洪学智将军的那句话,他说,‘中华民族的正气和精神在那场战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在,我们这些年搞经济建设,搞改革开放,靠的也还是这股子正气。可以说,靠了它,我们中华民族才得以延续至今,也才能走向四个现代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到这,老将军停顿了一下,并向我们投以征询的目光。我们点了点头。
听说杨将军珍藏着当年朝鲜政府颁发的勋章,我们很想见识见识。话刚出口,老将军便兴致勃勃地打开抽屉,两手捧出5枚金光闪闪的一级国旗勋章。几十年来,他一直珍藏着它们,因为这象征着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在战斗的岁月里,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同生死,共命运,血流在一起;停战后,面对满目疮痍,当朝鲜人民着手医治战争创伤时,志愿军奉命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生产,安居乐业。在那些日日夜夜里,志愿军指战员亦工、亦农,从东海滨到西海岸,同勤劳的朝鲜人民齐心协力,同甘共苦,修工厂、建医院、盖民宅、造商店、挖渠打井、修桥铺路。
80高龄的杨将军,操着浓重的湖南乡音接着说:“我们常说中朝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将如波涛滚滚的鸭绿江长流不竭。”
杨将军谈锋甚健,当谈到对这场战争的评价,展望半岛局势时,这位从解放军总参谋长卸任下来、现为中顾委常委的老将军略作沉思后,平静地对我们说:“据我看,不管有多少种看法,至少有一条是任何人也推翻不了的。这就是,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是越来越行不通了。这是战后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之一,朝鲜战争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我们主张,世界的事由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各国的事由各国自己商量着办。在国家关系中,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朝鲜半岛而言,国家要统一,人民要和平、要团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应该从南朝鲜全部撤军,朝鲜问题应由全体朝鲜人民通过协商和平解决。既然当年可以通过谈判达成停战协定,现在也有可能通过北南对话使朝鲜问题获得解决。”
临别,我们请杨将军在书上签名留念,老将军高兴地挥毫写下了三个草书大字“杨得志”。书毕,他又指了指书名对我们说:“《为了和平》这四个字,是说明我们希望天下太平,希望朝鲜半岛局势稳定。当年是这样,现在更是这样。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建设我们的国家。”
我们在杨将军面前,感觉到拿在手中的这本《为了和平》,份量一下子重了许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