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始觉今朝眼界开——南通走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4
第8版(副刊)
专栏:

  始觉今朝眼界开
——南通走笔
缪俊杰
我们到达南通,已近黄昏,华灯初上。汽车进入濠河环抱的市区,只见沿河两岸,杨柳依依;街内高楼,鳞次栉比,各色霓虹灯把这个滨江临海的开放城市,装点得熠熠生辉。记得25年前我曾来过这里采访,现在它对我来说已经完全陌生了。旧地重游,顿觉耳目一新,自然分外的兴奋和喜悦。
在旅馆住定。打开电视机,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当天的“亚运新闻”:中国自行车运动员周玲美打破苏联运动员埃里卡·萨鲁米叶保持了6年之久的女子1公里计时赛的世界纪录,夺得了亚运金牌。当天下午,南通市委书记吴镕等冒雨前往如皋薛窑,向打破世界纪录的南通籍运动员周玲美的母亲表示祝贺。边看这条新闻,在座的南通市几位干部兴奋地说:“亚运会开幕不几天,我们南通籍游泳运动员林莉又拿下3块金牌,说不定还要拿几块呢!”正说得热闹时,进来一位身材魁梧、衣着朴实的中年干部。握手时定睛一看:不就是刚才电视上看见的吴镕书记吗?正是他。主客济济一堂,气氛热烈融洽。
说实话,我们这次到南通,是想看一看这个千年古镇,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港口城市之一的新变化,看一看开发区的新型企业,开一开眼界。徐副市长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富民港开发区、南通醋酸纤维厂、南通合成纤维厂、南通绣衣厂、南通高速客轮公司等先进企业的情况。我们对此兴趣正浓。不料,吴书记却向我们推荐了一个不甚引人注目的单位:南通抗衰老研究中心,建议我们先去看一看。
第二天一上班,我们就应约去访问南通抗衰老研究中心。汽车把我们送到一个偏僻的街道。又出乎意料。这个所谓“中心”,并没有什么高楼大厦,而是一个普通的小院,充其量只相当于南方一个“公社卫生院”的规模。在一个狭小简朴的会客室里,墙上挂着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题词和条幅。接待我们的两位主人:一位是“中心”的理事长张逸民,他是南通柴油机厂厂长;一位是“中心”主任于夫,他原来是南柴厂的厂医。这个目前已有相当影响的抗衰老研究中心,就是这两位首先倡议和摸索搞起来的。于夫同志在南柴当厂医时,为工人治病,发现许多职工超负荷劳动,容易引起疲劳和衰老。在长期的实践中,他积极探索延缓衰老和提高健康质量的途径。于夫通过800多例临床观察和研究,提出一个新见解:他认为人体内微循环功能障碍是导致早衰的主要原因。于是,他们进一步研究和装备了检测人体微循环的仪器;心脑血管检测仪、循血管扫描仪,还创造了非药物治疗装置,研制了十几种抗衰老药物和一系列药膳菜谱,临床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人的微循环,纠正脂质代谢的紊乱,增强免疫功能。我们听了于夫同志的介绍,参观了这些仪器设备,对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造性建树不禁赞叹不已。这个中心艰苦创业,奋发经营,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已颇有名气。我们在参观时,有一对从远隔重洋来的美籍华人萧先生夫妇,正在接受治疗,他们认为疗效很明显。“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诚哉,斯言也。我们在这个为人民谋利益的抗衰老研究中心,就大开了眼界。
参观南通富民港开发区几个企业回来的那天晚上,几位朋友天南海北,忽然聊起清朝末代状元张骞,在南通兴建大达码头,用小木船和机帆船,开辟南通至上海航线,为南通创办实业做了件大好事。凑巧,一位憨实敦厚的小个子老同志叩门来访。他是南通高速客轮公司总经理黄吉时。他邀请我们去参观使南通引以为骄傲的“紫琅号”。第二天一早,我们被引上了这条国内最大的铝合金双体高速客轮。过去乘船从南通到上海需航行六七小时,而现在只需要2个多小时,是张骞的船队不可比的。据说自引进紫琅号3年来共安全航行2000多个航次,载运中外旅客50多万人次,对改善南通的投资环境,对于改革开放加快生活节奏的人们来说,“紫琅号”着实立了大功。
在我们离开南通那天,正值国庆休假,主人陪我们“游山逛水”。我们登上了南通五座名山之一的狼山(也称紫琅山)。站在这玲珑娇小、秀丽多姿的山巅,水天一色,尽收眼底。顿时我想起了王安石游狼山的两句诗:“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是啊,我们此次南通之行,不也正是大开眼界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