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永远嘹亮的战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0-24
第8版(副刊)
专栏:

  永远嘹亮的战歌
李静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打开录音机,熟悉而又激越的旋律拨动着我的心弦。最近,由傅庚辰、蔡洪、孙玉书等一些老文艺工作者编辑的歌带《志愿军战歌》,在志愿军老首长杨得志司令员、王平政委的关怀支持下,作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四十周年的一份特殊礼物出版了。
《志愿军战歌》收集的作品大都产生于枪林弹雨的抗美援朝战场。当年,志愿军战士就是唱着这些雄壮有力的歌曲,为了中朝人民的利益,为了世界和平,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的。这些歌曲曾经鼓舞、感染了一代人。可以说,在朝鲜战场上,哪里有志愿军,哪里就有歌声。“进军号,洪亮地叫,战斗在朝鲜多荣耀……”,《进军号》的歌声,节奏铿锵,表现了志愿军气宇轩昂、充满必胜信心的雄姿。“同志们,不怕寒风吹,同志们,把雪地当床睡,渴了冰雪当水喝,饿了炒面吃几嘴……”,这首《慰问志愿军小唱》采用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表达了志愿军乐观、自豪、无畏的战斗精神。《王大妈要和平》,用抒情性和说唱性相结合的旋律,生动地塑造了为和平而到处奔走宣传的王大妈的可敬形象。正如《英雄的汽车司机员》里唱的那样,在朝鲜战场上,确实有许多摧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有无数个那样的英雄司机。但同时也存在着一条文艺战士输送精神食粮、鼓舞士气的运输线。这条运输线同样是摧不垮、炸不断的。有的文艺战士就是在通过敌人封锁线时,或在为部队演出时牺牲的。他们已经永远长眠在朝鲜土地上了。
《志愿军战歌》是当年抗美援朝的生动记录。由于艺术家的全身心投入,使得这部有声读物更有激情,富于艺术感染力。声波的魅力,通过志愿军文工团歌唱演员蔡洪,以及彭丽媛、董文华、毛阿敏、熊卿才等歌唱家的演唱而充分地表现出来。这几年,像这样的歌声听到的不多。我想,在录音机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这些歌曲可以把人们引向那个英雄的时代,曾经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听到它,会回想起永生难忘的经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